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找准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1-03-19 08:21:47  


 
  其二,突破經濟發展衡量標準財富總量層面的束縛,以化解風險解決矛盾追求經濟發展的平穩質量。

  “十一五”末GDP總值39.8萬億,按年均增長7%計,“十二五”末GDP總值將達55.8萬億。若以“十一五”年均增長率11.2%計,則2015年GDP將高達67.67萬億,後者比前者高出11.85萬億額,約占39.8萬億的30%,而政策選擇最終放棄了接近12萬億的財富總量,這個“踩刹車”減速決策,其實是艱難的決定。其背後最大的考量和決策依據,可能是解決發展中累積的矛盾和問題,採取措施化解因高速發展帶來的所有風險,具有和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種預期目標的大幅調節,預示著經濟發展除速度、財富總量這些硬指標追求之外,還可有更多軟性平行指標,質量和效益就是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項。這種變化在政策上以轉變宏觀政策方式顯露出來,正好說明經濟發展將從量的積累走向品質保證的新階段。

  當然,過去五年是中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的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成效顯著,即使現在踩刹車對經濟減速,發展的慣性作用完全可保證今年經濟以較快速度運行,所以和去年一樣把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8%左右”不但是科學合理,而且更能體現和貫徹經濟發展的連貫性特征,有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較大波動。

  其三,突破經濟動力長期依賴投資拉動政策層面的束縛,以創新驅動激發民間科技活動為經濟注入內在活力。

  雖然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前提不變,但今年“赤字規模比上年預算減少15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減幅接近15%,從一個側面說明適度微調財政政策是必然選擇。財政政策要擔當起穩定積極的作用,並彌補金融政策轉向的空缺,還須支持預算目標達到預期效用,那就非得在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不可。如果管理得當,財政對經濟的功效反而會因效率的改進而保持或提高。同時,政府少支出減少的數額,如能通過擴大居民消費來彌補,則經濟活動總量仍可維持較高水平。這就要求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有適應性的變革,經濟增長由較多依賴政府財政支出型間接消費,轉向依賴終端居民直接消費的模式,由此改善居民消費結構的不均衡狀況,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真正意義上優化當前經濟結構,最終實現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目標。

  “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這是“質量和效益” 品質內涵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讓人民不僅參與經濟建設,不斷創造社會財富,而且能夠分享改革發展帶來的經濟成果,不斷有條件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