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光標的“暴力慈善”是一種軟暴力?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09:58:48  


 
  說到這個新詞兒“暴力慈善”,如果兩邊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大概就是雞同鴨講了,這是無法說服別人的。在下平日有時候也做點兒小小的公益活動,有件事是我印象挺深的,也是我自己反省過好多年的。

  大概在7年前,我曾給北京的無家可歸人士組織過一次募捐活動,由於是在冬天,大冷天兒的被凍得要死,自然脾氣也就沒那麼好。更為不幸的是,這些人士為了早點拿到東西,就如同我們搶著上車一樣擁過來。半是由於脾氣的緣故、半是害怕成為哄搶,借著自己身高體壯的優勢,用一陣怒吼震懾了群氓,大家乖乖排隊領東西,我則有點兒自得地維持秩序,覺得頗有顧盼自雄的感覺,看來自己是做領導與公益事業的材料。

  後來的幾年裡,我自己常被這個場景嚇醒。倒不是怕當時自己控制不住場面,而是覺得當時自己那不叫做公益活動,基本算是某種施舍的行為,過於惡行惡相,已經遠離了慈善與公益的基本倫理,哪怕是效果更好,但缺乏了尊重與同情的底蘊,這種慈善真是不做也罷。可能有人會說,只要是對幫助對象有好處、秩序與效率達到了要求,這點兒事算什麼呢?老話說“惡花無善果”,如果不是抱著對於每個人的尊重而從事公益與慈善,你所做的哪怕再到位,也並非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我們知道,無論是受災也好、流浪也罷,必然有其不得已的原因。他們需要的有時候是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氣,而這種勇氣不會在歧視與施舍的目光中得到,也不會在每人兩張紅彤彤紙幣的情況下就要舉手高呼“感謝”當中得到。 

  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以及反思來說,“暴力慈善”哪怕是真如陳先生所說,能夠大幅度推動中國社會的慈善行動,其後果也未必如何美妙,在這種暴力慈善的背後,其實受益人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只不過是延續著當年那種“荒年施粥”的基本社會倫理,而並未進化到用關愛與尊重去對待每一個人的意識層面上來。這種暴力慈善實際上是對於一個社會的軟暴力,更多體現出了社會階層較高的人士對於受益者的支配性,嘴臉那是相當不好看。表面上的慈善、實際上的心靈傷害就是這種軟暴力的真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