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經濟轉型中尊重貨幣發行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4-08 08:21:54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尊重貨幣發行理性,是控制通脹的治本之策。
  中評社北京4月8日訊/注定是今年經濟政策頭等任務之一的遏制通脹,其高難度的策略應對要求不僅一再考驗央行極為敏感的神經,也直接關係到今年中國經濟的整體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在管理通脹預期過程中承擔最重要使命的央行,儘管此次已是五個月來第四次加息,但仍趕不上超過4%以上的通脹預期。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貴文章表示,管住貨幣發行的衝動,是管理通脹預期的關鍵之舉。而讓貨幣政策為財政政策買單,則是今日中國貨幣政策操盤手的無奈之舉。

  先來看看導致今年以來不斷升高的通脹壓力的外源因素,顯性的原因很容易找到,那就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國內市場的傳導。快要接近每桶110美元的國際油價以及創20年新高的大宗農產品價格,對中國這樣一個與國際商品價格日益連動的超級新興市場的價格影響是再清楚不過的。千萬不要過分解讀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關於大宗商品價格終將走穩的講話。因為,伯南克這話其實等於沒說。更何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某種程度上掌握定價權的美國來說或許是喜大於憂。另一方面,美國在五個月以前啟動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對新興市場的傳導效應差不多也已體現出來了。儘管有人說QE2最多給市場注水9000億美元,應當可以被逐步稀釋,但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想來離不開QE2的“功勞”。

  至於國內的壓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顯然在於近年來國內貨幣供應量暴增產生的堆積效應。整體而言,自2008年11月以來,國內執行的貨幣政策極為寬鬆。數據顯示,在自那時起到去年12月的兩年多里,商業銀行信貸增長達到18.75萬億元,再加上銀行將近3萬億元的表外業務,則總量接近22萬億元;差不多相當於1998年至2007年這10年間的信貸總和。時至今日,廣義貨幣供應量已經超過70萬億元,而去年中國的GDP也才39萬億元。通脹壓力的顯著增加是經濟貨幣化進程步伐加快的必然趨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