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市長“散步” 並不稀奇

http://www.CRNTT.com   2011-04-14 10:11:15  


當地時間4月11日,華盛頓市市長文森特·格雷參加游行抗議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因不滿兩黨就聯邦財政預算案達成協議前,未徵詢華盛頓市政府意見。市長文森特.格雷日前在國會山前抗議,被當地警方以非法集會占道為由逮捕。其實市長帶頭“造反”並不稀奇,社會秩序應該是尋找平衡的動態過程,各種抗議就像小石頭,不時丟出去幾顆,才能激蕩出清流幾許。

  ■ 抗議是現代社會的“家常便飯”

  罷工也是法國文化,報刊公布抗議活動安排

  街頭抗議在歐洲十分普遍,在法國,人人都可以罷工,老百姓對此已熟視無睹。對他們而言,罷工是一項傳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更是被人津津樂道的文化。2010年9月以來,針對政府提出的提高退休年齡改革方案,法國公會先後組織數次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參加人數從89.9萬到300萬人不等。

  《時代》周刊說,“如果有一種約定能讓法國人認真自覺地遵守,那必定是當工作受到危機的威脅時,全國的勞動者以反抗來脅迫。”這種傳統可以上溯到中世紀的抗稅運動,到大革命時期攻占巴士底獄,抗議已逐漸成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在巴黎,可以通過報刊像了解天氣預報一樣讀到各類抗議活動的日程安排。事實上,包括帶薪休假、年假延長、工資提高等“實惠”都是通過罷工爭取到的。

  美國抗議雙方對街“交戰”,警察僅僅維持秩序

  在美國示威、遊行不需要不需要申請,甚至為了“遏制”反對者的呼聲,會有群體公開舉行抗議活動支持政府決策。經常可以看見反戰遊行經常和支持推翻薩達姆的政權的人同時上街遊行,但是一條街的一邊是反戰的,另一邊是支持推翻薩達姆的政權的,他們各自呼喊口號,舉著自己一方的標語。為了避免抗議雙方混雜出現身體衝突,黨派一般會申請警察維持秩序,但警察只能處於中立,保證抗議雙方的意見都能得以表達。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抗議”

  全球幾乎每天都發生著各種規模、各種理由的抗議活動。2010年G20峰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舉行,各國政要雲集的場合因為這種場合同樣是全球抗議者雲集的地方,抗議者提出的議題範圍廣泛,從土著民權益到反資本主義,以及人權、動物保護等不一而足。現場2萬警察嚴正以待,部分無政府主義者越界施行暴力,最終以臨時拘留的方式付出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