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連殺10人案:凶手因何成魔?

http://www.CRNTT.com   2011-04-19 09:18:47  


 
  周宇新先殺害了妻子,接著是兒子和父親。他在殺這三個親人之間停頓了幾個小時,抽了四包煙,足以證明他做出了“思考”。而接下來的時間,他在殺店員、房東、鄰居時則完全是“殺紅了眼”。殺妻也許還可以用懷疑妻子出軌又或者長期被妻子控制著經濟大權來解釋。但是殺兒子和父親呢?“大興滅門案”中李磊的思維模式也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李磊在殺自己兒子時也很猶豫,但是他認為孩子的母親已經去世,自己也不能活,孩子以後難以生活,所以索性殺了他們。在他的腦海里已經有一個預設性的悲觀未來,並且相信這個未來,這也是他思維通道狹窄的又一個力證。而周宇新之所以會向親生骨肉和年邁父親揮刀,也許也是這樣的思維所致。

  說到底,周宇新對生命沒有敬畏,殺妻子、房東,準備殺害岳父,都很可能是他想要以此來逃脫現在的困境和壓力的辦法,在重重壓力之下,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殺人,以此自己可以獲得安穩。
 
兩大啟示
 
  據統計,“缺陷人格”犯罪在所有案件中所占比例高達22%。不管是在當年的“大興滅門案”還是在今天的“周宇新案”,都讓我們不得正視家庭關係和青少年成長。如此,這些慘劇也是可以預防的。
 
  從孩子出生開始,親子關係就應該被重視 

  1.父母一定要親自養孩子,付出連貫均勻的愛

  周宇新從小就缺失母愛。而在“大興滅門案”這些案子中,我們也總能看到成長不順的影子。心理學認為,童年的經歷對於長大後的行為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就認為,從出生開始,父母就應該給孩子連貫而均勻的愛,培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同時又要讓孩子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事實上生活不順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數人因為對親人的依戀而不會亂來。
 
  2.做好犯罪防控,建立心理幹預機制

  實際上很多犯罪是可以防控的,而在周宇新案中,人們又一次提到了基層的心理幹預機制,如果他的心理問題得到了及時的疏導,如今的大禍可能就釀不成了。但是,在基層,比較專業的心理輔導很少見,更多的甚至是思想輔導。當然,這是兩碼事,前者是平等地傾述、交流,後者是“領導對被領導”的關係。
 
  報道畢竟有限,做出的分析也肯定片面。但,每一個犯罪動因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特別的。不同的慘案一次次提醒我們要建立和睦的親子關係、家庭關係。而長久以來,對個體的情感(非用來“會商”的思想)的關注正是這個社會所缺失的。(2011-04-19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