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十問“4000萬教授”董藩

http://www.CRNTT.com   2011-04-21 12:06:28  


北師大教授、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董藩警告學生“40歲沒4000萬不要見我”。此言一出,輿論大嘩。知名評論人王石川提出的十問“4000萬教授”董藩,令人深思。

十問“4000萬教授”董藩

  2011年04月11日00:0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王石川 

  金錢不是壞東西,不必談錢色變,一談錢就假裝清高,是另一種極端。同樣不能用金錢代替一切,陷入拜金主義之中。

  “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4月4日,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微博聲稱,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對此,鳳凰網做出調查顯示,七成網友不贊同董藩教授“4000萬”的言論。而在6日下午,董藩也通過網絡發表聲明稱,“4000萬”的言辭僅僅是在激勵學生進步。

   “4000萬”言論一出,引得輿論大嘩,如今董藩已經回應,其意是激勵學生進步。

  所謂的“激勵學生進步”,更像是在輿論壓力之下的辯解之詞。回應也許比不回應強,但簡單而粗糙的回應,並沒有廓清真相,筆者認為,仍需進行討論。

  其一,衡量人生價值,惟有金錢嗎?金錢是評價成功的唯一標準嗎?在董藩的論述中,他只見金錢,不論其他,一切唯金錢馬首是瞻,這顯然是一種誤區,是拜金思維支配下的極端呈現。那些雖不富但致力於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就不成功嗎?

  其二,高學歷者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嗎?有太多的高學歷者,他們畢業後追尋內心的自由,不被權力豢養,不為利益催眉,儘管不能暴得大富,但活得有滋有味,平靜而充實,怎麼就恥辱和失敗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