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調控的市場規律與法治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1-05-03 08:18:30  


 
  在菜農和市民兩頭抱怨的情形下,有種分析有點道理,那就是中間物流成本太高。因為油價和人力成本上漲,加上過路費偏高,導致蔬菜從菜農地裡到市民餐桌上層層加價,可菜農的收益並不多。在昨日發改委舉辦的一個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國內流通成本太高,流通體制亟待改革。中科院研究員汪同三表示,流通成本太高,占了50%~70%。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範劍平稱,中國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流通成本問題,確實值得好好研究和解決。油價上漲、過路費下不來,都是具有壟斷權力的部門在執行,這些領域的改革,需要魄力和決心。但我們更應反思的是,既然在城市裡,市民的“菜籃子”是市長負責制,這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蔬菜價格並不完全是市場行為,而是受行政干預的,有些菜市場還要接受指導價。既然買方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府保證的,怎能讓賣方完全承受市場風險?

  所以,既然“菜籃子”本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行為,政府除了對中間環節進行監管外,何不對菜農也進行補貼?並在農超對接、農業保險等方面提供間接協助,而不是直接行政命令種植面積,行政命令收購滯銷蔬菜。

  文章指出,類似調控尷尬的例子,並不止這一個。前段時間有關部門對酒類、方便面、日化用品等企業的約談,也被企業的對策化解為無形。儘管有關部門強調,這並不是行政干預,但在中國,大家都明白這種約談意味著什麼。被約談的企業既然不敢明目張膽提價,但在產品質量和分量上大打折扣,實行“瘦身”策略,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在這些市場競爭相對比較充分的領域,價格卻屢屢遭遇行政干預,而在石油、交通等上游、中游壟斷領域卻任由漲價,怎能平衡市場的有效性?怎能體現市場的公平性?

  房地產調控也面臨類似的情形。調控政策和手段還在不斷更新,但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卻很難說。大家都在談調控,但究竟到什麼地步和情況,算是調控見效了,並不清晰,於是“空對空”繼續喊叫。還有,對一些違法現象,我們是否該一視同仁?今年初,遭國土部約談的山西大同市負責人談到土地違法問題時,披露說:大同的違法用地90%以上是國家重點工程,還有一些是地方重點工程。對這些工程的違法違規,我們能否在法律上公正處理?能否不因身份定是非?能否禁止“法外特權”?

  文章強調,政府大部分調控政策,都須在法治原則下進行的,也須符合市場規律,對目前調控中出現的一些不完善和執行不到位的地方,也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以達科學執政、執政為民之目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