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謝國忠:內地通脹問題在不斷惡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5-18 14:04:06  


 
鏈接:通脹緣何“治而未愈”

  2011年05月18日08:49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胡遲    

  央行於5月12日宣布,從5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再一次出手,強力管理通脹預期。

  衆所周知,自去年7月以來,通脹隨著經濟的複蘇而“卷土重來”,迄今已歷時近1年了。為了治理通脹,央行近一個時期頻繁使用從緊的政策工具。自去年10月20日首次加息以來,目前已經連續4次加息、8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兩種工具共計使用12次,幾乎平均每月要使用兩次,這種頻繁程度在央行調控歷史上還是很少見到的。可是就目前情況而言,通脹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抑制。對目前這種通貨膨脹“治而未愈”的狀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從經濟的基本面看,導致通脹的各種因素依然基本存在。比如,市場的流動性過剩依舊,雖然4月份果蔬價格有所回落,但不少農副產品的價格還停留在較高價位,原材料價格與勞動力工資的上升從成本方面推高了CPI等。從外部看,國際輸入型通脹對CPI的壓力較大。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4月27日宣布,總計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將如期於今年6月30日結束,并維持現行聯邦基金利率不變。美聯儲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基調將和全球其他國家的緊縮貨幣基調形成進一步反差,而這種貨幣政策的不一致將進一步加大全球性的通脹風險,特別是增大了中國等新興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與前幾年相比,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有所回落,但當前仍然處於高位,2010年GDP增長10.3%就是例證。從市場需求角度來說,今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都在“大幹快上”,新上馬投資項目增多。今年一季度GDP增9.7%也表明了這一點。在經濟運行處於高位之時要治理通脹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回顧歷史上治理通脹的過程,可以發現,CPI要有明顯回落,往往是在經濟增長下滑之後。例如,對上世紀90年代的高通脹與進入新世紀以後的通脹的治理,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功勞固然不可忽視,但更要看到,這兩次通脹的緩解分別是亞洲金融危機與本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發生後,致使經濟出現明顯下滑才得以見到。因此,與宏觀調控政策相比,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才是抑制通脹的更有力因素。

  第二,就貨幣政策的運用而言,之所以還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除了政策效力的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外,還包括就反通脹而言,可以說現行貨幣政策的力度還不够強,而這又是與我國貨幣政策的立足點有關。我國貨幣政策的立足點不只是針對反通脹,而是需要同時兼顧確保經濟增長與抗擊通貨膨脹兩個目標。從菲利普斯曲綫出發,高增長是與高通脹“相伴而行”的,因此,要抗擊通脹,就必須以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長為代價。20世紀80年代,美國與英國治理通脹的經歷就表明了這一點。因此,美聯儲在運用貨幣政策抗擊通脹時,則基本只以反通脹為目標,而不受經濟增長目標的約束,只要盡量不引起經濟衰退即可。而我國的貨幣政策治理通脹基本上是以保證經濟增長為前提的。在如此的考量下,由於唯恐傷及經濟增長,則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就不可能一次下手太狠,則只能是“慢牛”式的逐步推進,邊走邊看。尤其在經濟已經出現放緩跡象的時候,貨幣政策的運用就更加謹慎。根據渣打銀行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各銀行的一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1%,遠低於2008年3月的8.72%,這說明貨幣條件仍比上一輪通脹嚴重上揚時期寬鬆得多。再對比上一次對大量產品實行的直接價格管制,這一次,發改委使用了“約談”這樣一種道德勸說來阻止消費品的漲價。由此來推斷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必然是有限度地繼續使用各種政策工具的組合。在如此的政策模式操作下,一方面,CPI的下行速度會相對較慢,人們忍受通脹的時間會較長;另一方面,也不會因強力反通脹引發經濟的振蕩,從而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這種兼顧經濟增長的反通脹政策在通脹不是特別嚴重時應當是一種較優的政策選擇。(作者單位: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