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來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有多大

http://www.CRNTT.com   2011-05-28 07:37:09  


通過深化改革可以改變中國經濟的“硬著陸”路徑,中國也有能力避免經濟的“硬著陸”。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訊/未來中國經濟是否會面臨“硬著陸”風險,這個問題業已成為當前國內外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文章認為,儘管目前仍有不少預測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很可能遭遇“硬著陸”風險,但只要深化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國就有足夠的能力避免經濟的“硬著陸”。

  中國之所以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因為目前中國經濟在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道路上早已走到了盡頭。回顧歷史,儘管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道路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並非中國的唯一選擇,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已經不再有別的選擇了。

  文章稱,選擇出口導向型經濟道路,這與中國期待跨越式發展密切相關。因為,往往實現“趕超”的後發國家通常不能容忍平衡增長道路上的低速度,大多會選擇“抄近道”。其中,可供選擇的“近道”有兩條:一是“先做大供給,再做大需求”。在供給大於需求的過渡時期,必須依靠外部市場的需求實現國內供求平衡。這就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道路;二是“先做大需求,再做大供給”。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時期,必須依靠借外債和進口實現國內供求平衡,然後在做大供給過程中逐漸實現國產化。這就是“進口替代型”的經濟增長道路。這兩條“近道”有一個共同特點:都繞過了平衡增長。

  在改革開放初期至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經濟選擇了進口替代的發展道路。儘管進口替代戰略可以減少進口耐用消費品,長期看有利於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但大量和集中進口耐用消費品生產線的做法,短期內反而增加了國際收支不平衡,使得中國不得不舉借外債,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援助和貸款支撐。但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難以繼續大量舉借外債,也無法在進口替代型經濟增長道路上繼續前行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