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品牌物品“中貴美賤”的身份學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11:52:55  


 
  “面子”是什麼?從經濟學角度看,“面子”是有關“身份信號”顯示、維持和傳遞的一系列投資。在關係型社會(中國)里,“身份”的價值很高,遠高於規則型社會(美國),這意思是說,在關係型社會里,會有更多的資源用於“身份”的投資,會有更高的傾向以物質資產式的投資來顯示身份。也就是說,對“面子”的投資,加強了身份信號物品消費的權重,推高了該物品在關係型社會中的需求,從而推高了價格。與此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造假和僭越行為。這個大量存在的造假和僭越,是造就品牌商品在中國比美國賣出更高價格、攫取更大租值的另一重要推手。

  北京三里屯、上海襄陽路,都曾是盛極一時的假貨市場。假貨的存在,迫使真貨需要投入更大的博弈成本,於是,更優地段的店鋪(租金)、更趨昂貴的裝潢(固定投資)成為商家理性的選擇,這個超額的博弈費用是需要用更高的價格來消化的。

  “僭越”,是利用“身份信號”物品偽裝成另一個群體的行為,比如女學生坐頭等艙,這是攫取“身份”租值的一種手段。關係型社會中的“僭越”行為,遠比規則型社會中為多,“僭越”的盛行,不僅通過放大對身份物品的需求推高市場價格,並且使得商家可以有更寬的邊際、更小的風險來進一步榨取原目標群體的消費者剩餘,從而雙重推高了價格。

  綜上所述,全社會大規模的身份重新界定的需求、個體對面子的重視和投資、商家對“造假”的博弈、“僭越”效應的存在,共同推高了身份物品的中美價差。品牌物品的“中貴美賤”,並不奇怪。

相關閱讀:物價“中貴美賤”主要原因是高稅負(2011-6-30 《濟南日報》 夷希微)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每一個公民能夠過上健康富裕的美好生活,“國富”之根本目的就在於“民富”。實現“國富”向“民富”轉變,當務之急一是通過減稅的方式藏富於民,二是健全和完善各種福利待遇,以“高福利”的方式還富於民。

  一條微博近日在互聯網上瘋狂流傳:中國,工資5000元,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條Levis牛仔褲400元,買輛車最少30000元 夏利;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館子大約40美元,買條Levi's牛仔褲20美元,買輛寶馬車最多30000美元。

  物價“中貴美賤”早已不算什麼新聞,曾有朋友對筆者說:去美國,除了錢啥也不用帶,因為美國的物品比中國便宜。開始筆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畢竟美國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4倍,他們的物價怎麼會比中國低廉?然而看看一些“好事者”不厭其煩羅列出的中美相關物品的價格對比,我們除了“增長見識”之外,剩下的只有震撼和不解。

  掙得比美國少,物價卻比美國高。這是為啥?財經評論員時寒冰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內商品價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商品里存在由消費者買單的額外交易成本。在他看來,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稅負。

  時寒冰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諸多權威調查和數字為證。據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所作的統計,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速幾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兩倍。在中國現行的稅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稅收來自於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環節,剩下不足30%的稅收來自於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收入環節。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計算,倘若一個國家徵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由此可見,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