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戰略“轉移”是什麼意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10:11:16  


 
  美國的戰略戰線過長。戰線過長,即軍事戰略上的“泡沫”。這是致命的。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之所以主張美國“衰”論,其實,真是因為他在20世紀70-80年代就研究了戰略戰線過長帶來的真正戰略危機。許多不同意肯尼迪美國“衰”的觀點,恰恰不願意正視美國在全球戰線拉得過長,這使得美國軍力“太大”,以至於不可避免地失敗。

  2008年,美國小布什政府的財政部為了挽救華爾街的大投資銀行,提出了“太大不能倒下”(too big to fail)的荒謬自私言論,結果,美國政府用了自己的力量去“救市”,結果把自己也搭進去,終於在今年爆發債務危機。美國的國防也是“太大”,即肯尼迪講的“戰線過長”。如今,美國真的想好了,要從中東撤退到亞洲?我認為,如今的身份是外交官的坎貝爾,口是心非。

  要讓美國真正“轉移”出中東,其實十分困難,甚至不可能。這裡的中東不僅是狹義的中東,而且是廣義的中東,即包括北非和巴基斯坦在內的“大中東”。美國在中東的的地緣戰略利益是根深蒂固,非常巨大的,涉及大西洋歐洲和以色列的安全。即使美國真的有意,也難以功成身退。以色列就會力阻美國,以便讓美國保持在中東的存在。

  最後,美國所謂“回到”亞洲,其實,不是自己投資,在目前,美國自己也無法追加投資,而是,美國想利用美國的盟國和朋友的力量保持和壯大自己。與歐洲不同,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個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日子好過。除了日本,從韓國到印度,美國的老友新朋,借助經濟增長的氣勢,正在擴軍備戰和軍事革命。這一戰略情況,正中美國的需要。於是,美國和美國的老新盟友將形成新的戰略勞動分工。從希拉里到坎貝爾最近談到的印度在美國亞洲戰略中的作用就可以看出,美國急欲利用諸如印度這樣的亞洲“崛起”的強權,彌補美國“衰”了之力。

  美國與其亞洲盟友之間的關係的重新組合,而非美國一己之力量“轉移”到亞洲,才是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負責人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08-1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