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以貨幣緊縮政策難以遏制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11-09-11 08:14:43  


 
  為什麼要拿投資與廣義貨幣比較,而不拿消費與之比較呢?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不可能發生因消費旺盛而導致通脹的局面,今年一直在擴大投資也正是為了彌補消費的不足。廣義貨幣進入實體經濟也主要進入投資行業,而看GDP數據,消費對GDP的貢獻是負增長。因此,將廣義貨幣與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對應性比較強。人們習慣上將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比較,得出貨幣超發的結論,而換一種思路,與投資來比較,則得出的結論就是:貨幣少發。這導致了中國生產資料供應不足,從而帶動了價格上漲。

  文章分析,現實中貨幣緊縮造成供給緊張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每個破產的企業都代表著產能的下降。即使企業勉強不破產,也可能因貨幣緊縮造成供給緊張。比如鋼鐵行業,由於從銀行貸不到錢,使用“承兌匯票”結算的企業越來越多,不僅貿易商開始向鋼鐵產業支付“承兌匯票”,就連一些鋼鐵企業也開始向上游煤炭和礦石企業使用這種支付工具。而鋼廠在制定鋼材出廠價格時,也將“承兌匯票”的貼現利息計入其中。目前在全國的鋼材銷售額中,約有30%是通過承兌匯票結算的,導致每噸鋼成本上升20元左右。行業內大部分投資項目都已停了下來。如果市場供給不足導致經濟停滯的情況持續下去,真就出現“滯脹”了。在高利貸盛行且屢屢爆出惡性事件的情況下,必須正視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勢在必行。

  文章指出,靠提高供給來治理“通脹”,並非沒有先例。中國價格改革初期的通脹是由於供給不足引起的,後來通過加大對企業的貸款提高供給而解決。里根在任時的美國,最初也採用貨幣學派的緊縮政策治“滯脹”,結果造成了經濟的嚴重衰退,後來改用供給學派的措施才力挽狂瀾。這些都是從供給角度來治理 “通脹”的成功案例,足可供我們借鑒。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