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趙立人:辛亥前後,陳炯明盡了最大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15:15:22  


 
  南都:他當時有沒有提出什麼政治主張?

  趙立人:陳炯明中秀才之後提出過一個“孟子社會主義”的口號。為什麼孟子會和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呢?因為孟子提出了井田制。和今天認為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制度不同,在陳炯明看來,井田制就是保證耕者有其田,就是一種社會主義。所以他在惠州起義時打的是井字旗,就是從他說的孟子社會主義、井田社會主義而來。陳炯明在很年輕的時候便以一個社會主義者自居。這一點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現,他曾辦過一份名為《海豐自治報》的報紙,每逢劫案,其他報紙都會寫些要加強治安之類的話。但他不是,他總是加一個像“不均產之害”這樣的副標題。在陳炯明看來,正是因為私有制,才有了貧富不均、搶劫。要想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實行均財,即社會主義。他後來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和他這種思想是分不開的。他參加革命後,甚至一度和無政府主義者關係非常密切。這也是陳炯明和其他民國重要政治人物之間比較大的差別———他一生都宣稱自己是信奉社會主義的。

  南都:陳炯明這樣的一種社會主義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趙立人:他最早應該是從梁啟超的文章中了解到社會主義思想的。當然他說的“社會主義”和我們現在說的“社會主義”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雖然都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均產、均富等主張,但陳炯明的社會主義還帶有相對濃厚的民粹主義色彩。與此同時,海豐也是三合會相當活躍的地區,陳炯明的思想中也吸納了不少農民階級的均產思想,這是毫無疑問的。

  南都:那麼陳炯明又是怎樣步入政壇的呢?

  趙立人:在海豐法政學堂學習時,陳炯明便參與創辦了海豐師範學堂,又辦了《海豐知識報》,應該說當時他的一整套政治主張已經基本定型了。除了辦學堂、報紙之外,陳炯明還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織了帶有革命色彩的組織--正氣書報社。他們時常在方飯亭,也就是文天祥被元軍俘虜的地方集會,共謀革命。也就是在法政學堂,陳炯明結識了朱執信。朱執信是當時同盟會重要的理論家,《民報》上很多重量級文章都是由他撰寫的。朱執信的革命思想給了陳炯明很大的啟發,讓他接觸到了同盟會暴力革命的主張。1909年,陳炯明更是在朱執信的介紹之下參加了同盟會。但總體而言,陳炯明早期還是以一個士紳的身份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具體的革命活動並不多。

  南都:按照比較正常的思路,作為傳統士紳的陳炯明應該會對清政府抱有一絲希望,但是他好像沒有,反而是從一開始就偏向革命。

  趙立人:對,這和他出生的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剛才我說到,海豐是三合會很活躍的地區,在太平天國時期三合會就曾和清軍在那裡反覆拉鋸了很長時間,暴力革命的思想必然在當地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廣東又是南明最後統治的地域之一,清朝平定廣東要比其他地區晚了好幾年,而且在平定廣東的時候屠殺也很嚴重,這種不信任的基因可以說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所以說,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在廣東各地始終都是很受懷疑的,君臣關係的合理性也很受懷疑。可以說廣東的各個階層,包括地方士紳、舉人等,都有不少人不認可清朝統治的合法性。陳炯明也不例外,他對清政府從來就沒有真的好感,而且也不認為它是一個合法政權。所以陳炯明有這種思想並不奇怪,正是廣東本地反抗清朝統治的傳統思想和外來新思想的結合產生的,他這樣的人,是傳統和激進的混合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