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五年內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魯寧:怎看5年內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

 2011年11月01日07:50東方網 作者 魯寧

  孝:上代做給下代看的潛移默化 

  百善孝為先。孝乃育人、立人、做人的道德起點。可這些年社會上不孝之子數量有增無減,各年齡段都有,而且不孝的低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社會常遭不孝乃至“大逆不道”刺激的最新案例,是今年發生在浦東的“機場刺母案”,終於在昨日作出了一審宣判。

  有人有機構認為,既然足球都要從娃娃抓起,孝道的養成當然更有賴於從小養成。何況古人早已告誡後人,童蒙養正,善言易入,孝心易導,孝行易養,在兒童天性純淨之時,乃孝道扎根教育的最佳時機,亦是道德和素質教育的啟蒙原點。

  於是就在周日那天,帶有官方背景的“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在北京啟動。當天,中華慈孝網也特意開通“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頻道。

  項目推進方堅信,啟動這項工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幹意見》的具體行動,宣布將以該工程作為行動載體,在5年內培養出百萬名“中華小孝子”,使之成為億萬孩童學習的道德榜樣。

  早報評論員不贊成輕率懷疑和否定“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的必要性、正當性和可行性,但主張人們尤其是廣大家長要警惕操作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異化”,甚至淪為另類的“圈錢遊戲”。

  其實,以早報評論員自身生活及養育子女的經歷說事,“孝”作為行為意識和行為自覺的踐行,首先與當事人所處家庭的“生活與文化小氣候”有關,也與家庭成員社會身份之“鄰裡與社會約束”有關。另外,更重要的是,孝乃家庭內上代人做給下代人看的潛移默化。在此,不妨舉迄今記憶猶新的兩宗親歷:其一、孩童時代我就知曉我外太婆的飯碗我舅婆從來不給洗,我舅婆晚年也遭其兒媳的“同等對待”,鄰居們背後都說那叫報應;其二、我外婆活到95歲才謝世,與我母親常年盡心照料密不可分。這種針對外婆生活起居近乎瑣碎服侍之潛移默化,既影響到我們做子女的對待父母的態度,也影響到我的孩子對待奶奶爺爺的態度和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有個廣告片拍得特“真”,母親端水給其媽媽燙腳,兒子也學著端水要給母親燙腳……該廣告片好就好在教化的樸素和真實,在中國的億萬家庭里,依然有許多樸素的孝行在自然流淌。

  一個孝字,上半部權當視為一個“老”字,下半部是個“子”字。按早報評論員的樸素理解,孝是一座上一代人連接下一代人的“親情橋”,而上一代人還有更上一代人,即古人所言的“過往無始”。同理,下一代人仍有下一代人,所謂“未來無終”。因此,若再把“老”與“子”合二為一,孝理當是無始無終的“最大人道”!此外,孝作為無始無終的實踐承傳“論心不論跡”,與其依賴社會作“外部植入式刻意培養”,不如由做家長的尤其是年輕的父母親們在自己的雙親身上作示範性演示,慢慢將孝道潤入孩子的心田為要。

  聞“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未及開張,各類“孝子培訓學校”及趕快報名的吆喝卻已提前開張,特寫下這篇短文供年輕的父母們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