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正視經濟周期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08:24:20  


 
  潛在增長率開始放緩

  文章分析,在經歷了前期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GDP增長率從2005-2007年的平均12.7%顯著下降到2008年以來的9.7%,這3個百分點的下降主要由淨出口貢獻,似乎是反映全球金融危機對外部需求的衝擊。

  但近期發展有其內在原因,一個重要依據是:儘管從需求端看增長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過去幾年經歷了一輪明顯的通脹壓力上升,反映了需求相對於供給的強勁,也就是說潛在增長率下降了。

  三大因素可能導致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首先,加入WTO帶來的全球化紅利接近完全釋放。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開放度顯著下降,目前已回落到50%。貿易開放度下降是中國回歸大陸型經濟的必然現象,也是結構調整,實現內外部需求均衡、可持續增長的要求。但從供給方面看,也說明來自國際市場競爭的效率的提高對總體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降低,生產效率的上升更多地要依賴良好的內部競爭環境。

  其次,農村可轉移的富餘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半閑置和完全閑置的15歲-35歲勞動力顯著減少,據估算已經從1990年的1.3億下降到目前的0.3億,說明農村可以轉移到非農產業的青壯年勞動力已經所剩不多。過去20年勞動力在部門間、城鄉間轉移是TFP增長的重要載體,因此TFP增速必然受到限制。

  第三是房地產泡沫對實體經濟的擠壓。近幾年地價、房價快速上漲,從需求端看,房地產投資及其對相關行業的拉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但從供給面看,高地價、高房價推高了生產成本,對房地產的過大的投資性需求擠壓了實體經濟。另外,高房價加劇了財富分配的不合理,尤其是城鄉之間,代際(中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差距。資產代表的是對資源的支配能力,財富的分化過大必然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這些因素對供給面效率的擠壓隨著房價的快速上升而逐漸累積。

  如何看未來的增長趨勢?參考過去十年中國資本存量的增長路徑對未來資本增速作出推測,同時依據聯合國的人口年齡預測推算中國的未來勞動力增速,並假設影響TFP的一些因素包括科研、教育和政府效率等按照歷史速度(2001-2007)增長,我們估算“十二五”期間的潛在增長率為8%,“十三五”為6%,到2020年下降到5.5%。

  上述的經濟增速下降,基本符合國際經驗。2010年中國人均GDP達4300美元,估計2011年將超過5000美元。根據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等的歷史經驗,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與13000美元之間經濟增速下降1個-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我們的基準情形下降3.4個百分點,與國際經驗沒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反映追趕效應的降低。

  當然,預測結果本身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來講,下行的風險比上行的風險更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和資源約束對經濟供給面的影響,這方面很難量化,但過去的高速增長對環境有一定的透支,未來的空間縮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