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藝壇一瞥:藝考很熱 藝術很少 理想很空

http://www.CRNTT.com   2012-02-21 14:11:42  


 
  考色彩尤其容易找到應試套路,老師在一個顔色缸裡幫忙調好顔色,色調分冷暖,那麼就準備兩個顔色缸,考前老師幫忙調好,到時候畫蘋果就是這幾個顔色,畫另外的幾樣就是另外幾種顔色,至於里面顔色變化都無所謂。有時候考卷裡會發現一百多個人,顔色畫出來一模一樣,畫法也是一模一樣,也就可以判斷出自同一個老師門下,但不得不承認這位老師教得非常好,考卷全部能達到85分左右,可那麼多人達到高分數線,便發現了問題,只得拿出來重新評議。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種風格,安排考試的學校當然完全不鼓勵這樣的做法。“老師有方法的,怎麼刮,筆怎麼擺都有一套,水平確實很好。從學生應考的畫面效果分不出好壞,仔細分,能分出微妙的好壞,但這種好壞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評分分出來。”

  色彩和速寫都有捷徑,素描則需要些基本功,難在對於型的抓捏。雖然不確定因素很多,但高考的評分系統基本還是公正的,在40-50人組成的評分小組裡,很難做點小動作。但考試人數的增多,讓考試的環境差了很多。回想起以前的美術考試,每個系招的人最多十幾個,系里面的老師還會進考場轉一下,現在,基本已無此可能性。

  因為只在考試前接受過幾個月的短期培訓,不少學生在考進高校後,美術素養讓教師頗感失望。有教師驚訝地發現,他的學生連石膏像的簡單品種都分不清,缺乏功底。對於教學條件和學生質量,院校專業的教師也心知肚明,有高校美術學院的院領導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就直言不諱:我們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技術工人的。

  技術占先,“撲滅”理想

  一般的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中,已經很少能看到畫得十分出挑的學生。有些學生對於藝術的熱衷,一說話眼睛都會放光,這種人屬於考了幾年的,基本功比較好,雖然基本功不是學好的全部條件,但至少證明他努力了很久,抱著夢想進入學校的,可他眼裡的光芒僅僅在進入學校的第一年閃亮,第二年開始就漸漸稀少,之後更趨暗淡。有藝術理想的學生況且如此,那些本身就是抱著要一個文憑而走美術路線“曲線救國”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的美術教育體系會撲滅理想的火花?

  中國的美術學院到現在為止的考試方法,規定每個學生要用素描和色彩通過考試,這是始自盧浮宮的西方古典主義藝術長期以來統治著中國的美術學院教育。北大教授朱青生在無數個場合抨擊過這樣的“傳統”,他曾經告訴《藝術評論》:“當今一切發達國家的藝術家都不會用盧浮宮里面畫畫的方法去作畫,而只有中國、朝鮮、伊朗等國家把盧浮宮的傳統當作主體。盧浮宮為什麼不是我們今天的藝術?盧浮宮的建立是在17世紀中期,代表法國學院派的古典藝術、專制主義,屬於人對人的精神統治方法。路易十四說,‘我為什麼建立美術學院,我就是要用藝術統治人類。’當社會在行進的過程中,伴隨著現代藝術的革命建造了新社會,我們無法想象在現代社會里面還有不是現代社會的現代藝術。”

  而始自盧浮宮的西方古典藝術是在前蘇聯對中國的影響之下,成為了中國美術院校的主流教學。“現代美院應該讀的是思想,而不是練技術、研究人體200多塊肌肉的組成的。”有批評家認為中國的美術學院的繪畫訓練之所以無法培養出藝術家而只能停留在設計師的階段,就是這套早已落後於世界的寫實主義占主導的體系束縛、扼殺了學生們自由發揮的主觀想象。“顔色如果只存在於固有色和環境色,那作為藝術家而言,感覺就是走偏了,現代藝術看到的應該是主觀顔色。”即使在以列賓、契斯恰科夫體系為代表蘇聯的寫實主義藝術中,後者也永遠無法成為前者,缺少想象力、生活實踐、人文精神的力量,永遠也畫不出《流放的歸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