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顧駿:李娜打球不為國家很正常

http://www.CRNTT.com   2012-03-14 14:36:58  


李娜參加巴黎銀行公開賽接受采訪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訊/3月12日,在一場國際網球比賽後,有外國記者採訪網球選手李娜:“為什麼你表現得比別的中國運動員更能暢所欲言?”李娜回答:“對我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個網球運動員,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而只是為了盡力去做好自己的這份工作。”此言一出,立即引來國內一些人的批評。但不少輿論指出,李娜“打球不為國家很正常”,以運動員成績為自己政績的體育主管們和仍然習慣於賽事和金牌的國家定位的那部分國民,也需要並終將走出“宏大叙事”,回歸“常識”,這雖然還需要時間,但趨勢已經明顯。

顧駿:李娜打球不為國家很正常

  2012年03月14日08:48東方網 顧駿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3月12日,在一場國際網球比賽後,有外國記者採訪李娜:“為什麼你表現得比別的中國運動員更能暢所欲言?”李娜回答:“對我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個網球運動員,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而只是為了盡力去做好自己的這份工作。”如此言論,引發輿論風波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不說李娜此番言論是否妥當,我們先來看,所謂國際賽事其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運動員以國家名義出征,無論在國家隊團體賽中,還是在單個項目中,運動員都是國家的代表,其成績關涉國家形象,運動員獲勝之後,會披上國旗繞場一周,頒獎時會升國旗,奏國歌。這些儀式表明冠軍所代表的國家來到了賽場。

  另一種是職業性比賽,運動員作為個人,單純為了獎金上場,同國家沒有明確的關聯,也不能隨便使用國家的名號,得了冠軍,拿了獎金走人,也不見升國旗、奏國歌,運動員只是個人,打球同商人出國做生意沒什麼區別。

  簡單地說,前一種賽事可以稱之為“國家場合”,獲勝的運動員代表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後一種則可以稱之為“個人場合”,輸贏不能說同國家無關,但運動員更專注於拿獎金也很自然。

  公民未經國家授權,不能隨便聲稱“代表國家”,這是生活常識。現在每天有多少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出國,在完全不同性質的場合,做著各自認為重要的事情,不管成功失敗,國人不會無條件地要求他們時時處處以“國家代表”來要求自己,否則不但會讓外出人士陷於焦慮,也可能讓我們處於尷尬:誰能保證他們做出的事情都夠得上“為國爭光”?

  既然如此,一些人對李娜那番“不代表國家”的言論如此不能容忍,顯然因為李娜是中國第一個網球單打世界冠軍,但要真的是這麼個理由,那到底是李娜代表了國家,還是贏球代表了國家?許多年裡李娜沒有贏球,如果還口口聲聲“代表國家”,大家不會覺得刺耳?女網另外三朵“金花”尚未贏得單打冠軍,有人要求她們時刻不忘向媒體表白“代表國家”嗎?如果說李娜單飛多年,參加沒有國家標誌的職業賽,贏球是代表國家,那麼在NBA打球的易建聯,在申花踢球的阿內爾卡,進球是否也代表國家?

  不分比賽類型,一定要讓運動員代表國家,其實反映出中國體育還沒有走出宏大叙事的歷史階段。體育界有一種說法,大凡後起的國家對體育是否特別重視,往往以首次舉辦奧運會為分界線,因為舉辦奧運通常也是國力分界線,國力不足時,難免對金牌期望殷殷,國力強盛了,對金牌自然不那麼看重了。

  以今日中國的實力,是GDP排行世界第二,還是奧運金牌數世界第一,更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是全民族身體素質普遍提高,還是多幾塊金牌更加重要?金牌,特別是重大國際賽事的金牌,對國家形象的提升和國民人心的凝聚來說,仍是必要和重要的,但在民族復興日益成為現實的今天,用巨額國家投入來換取一塊奧運金牌的做法,確實在走向歷史。相應的,體育也在走出宏大叙事,日漸回歸自身內在的價值,這一點至少在李娜這樣的職業運動員那裡,表現得更清晰些。

  職業運動員走出宏大叙事之所以比較容易,因為“單飛”的金花們本已脫離體制,靠個人努力搏殺職業生涯的明天,更不用說丁俊輝這樣從頭自我成就的運動員。但要讓以運動員成績為自己政績的體育主管們和仍然習慣於賽事和金牌的國家定位的那部分國民,也走出宏大叙事,還需要時間,但趨勢已經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