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胡適與蔣介石,道不同而相為謀

http://www.CRNTT.com   2012-04-04 11:07:50  


 
  人物周刊:胡適曾對蔣介石的“你組黨我不反對”說“不”,1948年辭讓“總統”候選人;1960年又與秘書胡頌平談及“大臣的風範”。怎樣解讀其中蔣胡心意的虛實真假?

  潘光哲:胡適向來說他對於政治只有“超然的興趣”(過去我們都將這句話誤解為“不感興趣的興趣”,現江勇振教授已指正)。那麼,胡適在政治活動里,是否非要“出山”,在政府中占一個位置,他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特別在1940年代末期,他始終認為如果自己不進入國民黨政府體制,不當國民黨的官,多少可以扮演一個中立者、一個諍友,承負一個說公道話的角色。

  當然,胡適不是聖人,蔣介石邀請他競選“總統”,他的確曾經動心過,因為在當時的憲法體制之下,“總統”其實只是一個虛位元首。當然,最後歷史證明了這件事不過是一場鬧劇。胡適後來也認識到,蔣介石的邀請,恐怕不免有作戲的成分——蔣先邀請胡適競選“總統”,接著在國民黨內部討論這件事,許多人大發異辭,反對聲浪巨大,蔣介石就說,雖然有心推薦,但黨內反對,所以我也沒有辦法了——胡適認為,這是蔣介石向來擅長玩弄的政治手法,頗有批評。

  蔣介石的真實心意可從1960年“三連任”中得見一斑。本來,根據“憲法”,蔣介石在1954年競選連任是沒有問題的,胡適遠從美國回台灣參加選舉,並且在蔣當選之後,致贈總統當選證書,這無疑表示對蔣的支持。可到了1960年,蔣介石嘴上說自己不打算“三連任”,而國民黨黨員一定要他“勉為其難”,他只好“恭敬不如從命”。

  胡適這次的態度非常清楚。首先,他堅持真正的民主選舉應該用不記名方式投票,接著他參加了投票。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投票出現了28張“廢票”,顯然是否定蔣介石“三連任”的另一種方式。這其中是否有胡適的一張“廢票”?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蔣介石當選之後,胡適也不肯再致贈當選證書了。記者問他對蔣第三次“當選”的態度,胡適答:“我跟一般老百姓一樣的高興。”我以為這是高明的政治說辭,胡適不屑歌功頌德,也不願與蔣公開翻臉。

  威權體制下的知識分子

  人物周刊:1948年12月,胡適匆忙離開北平,做出他一生中重要的政治抉擇——是否意味胡適與蔣介石“道”相同?

  潘光哲:胡適與蔣介石的關係錯綜複雜,若真要一言以蔽之,所謂“道不同而相為謀”,比較接近。面對中共的興起,他們懷持共同的立場,都希望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只是一時的。可是,在此之外的相關思考,可謂南轅北轍。蔣介石為了要證成他想要打倒消滅的對象,所謂“倒行逆施”,所謂摧毀中國傳統的“倫常道德”,毀滅中國的“傳統歷史與文化”,就是他慣用的論證措辭。相形之下,胡適卻是20世紀中國“反傳統”的急先鋒之一。在他看來,如果中國傳統里蘊含著值得珍視的成分,那也是全世界人類文化共享同潤的,非中國獨有。所以說,雙方自有可能“相為謀”的部分,但對追尋實現理想中國前景的“道”,兩個人卻是大有差別的。

  人物周刊:晚年胡適與蔣介石政權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