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論壇:梁振英需破解深層次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4-19 00:21:18  


吳秋北指出,近年的經濟發展,勞工基層未能分享成果。
 
  何永謙透露,在幫梁振英撰寫政綱時,十一份政綱中,最難寫的就是經濟政策,其他政策在跟該界別的人士坐下來談一兩次後,大概內容就成形,但經濟政策卻不行。其他政綱在兩了個多月內完成,單單經濟政策也花了兩個多月。為了經濟政策,他們與很多經濟專家談過,希望這次論壇上聽取更多專家的意見。

  70年代就加入政府工作的何永謙,附和陳坤耀教授的講法,過去的香港政府從來沒有說過不干預經濟,十幾年前政府才突然變,著重“大市場、小政府”,不干預市場。事實是,香港政府過去一直都在干預,以工業為例,如果不是政府的土地政策,當來何來將軍澳的重工業發展?政府很清楚,土地發展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長期研究香港經濟發展的王春新認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是並行的,是互動的,不過,香港現在的問題是創造財富的能力下降,財富再分配差距在擴大,這兩個問題交織在一起。這兩個問題的背後是香港經濟結構性的問題,也就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失衡。他說,香港近年經濟發展有點像是上了虛擬經濟的賊船,這賊船一個是房地產,另一個是金融。如何區分虛擬和實體經濟呢?蓋了房子讓市民住,那是實體經濟,但炒賣房子就是虛擬。金融方面,為企業融資服務,這是實體,但炒賣衍生工具,那就是虛擬。

  王春新指出,香港經濟結構性問題的背後,是制度方面失衡,政府功能的定位不足,該管的沒管,不該管又管得很嚴。他計算過,從1985年到現在,香港樓價漲了7倍,但收入增加卻3.5倍左右,也就是說,樓價漲幅是收入的一倍。他認為,衡量房地產發展是否合理,應該看三個標準,一是能不能推動經濟增長,二是能不能改善居住條件,三是能否促進財富合理的分配,但香港的房地產發展不符合這三個標準。

  他認為,香港的房地產應該實行供應市場化,土地供應應根據市場的需求。政府要分清楚政府和市場的角色在那裡,有的東西是政府管的,有的是市場管,有的是政府和市場一起推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