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論壇:梁振英如何平衡經濟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00:17:56  


 
  李鉅威:談到教育和人才,及香港的知識型經濟,我研究的數據指出,香港人平均接受9年教育,內地6年,美國13年,可見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

  香港去內地投資的概念已經很過時了,現在國家很富有,並不需太依賴我們到內地的投資,相反我們應該想想怎樣吸引內地資金來香港投資。道理很簡單,我們在內地投資越多,香港空洞化就越嚴重,錢投到了內地,自己就沒錢了。香港經濟過於內向型,應該變為外向型經濟,多研究一下怎樣吸引外國資金投資香港。例如,在CEPA的框架下,香港特區有過千種的工業出口到內地都不用付關稅,這應該能吸引內地資金或海外資金到香港投資出口工業。政府只要在土地政策方面做出配合,其他方面不必太依賴政府,投資者自己會爭取。至於發展工業,我認為要從土地著手,目前香港的工業土地才佔總面積的2.26%,搞工業一定要從土地開始。需要強調的是,香港不要土地密集型工業,而應該著重發展不需要太多土地的工業,比如研究、檢測、創意等等。

  陳坤耀:我做兩點總結。一,與會者一致認為,在香港經濟發展方面,政府應該扮演積極的角色;二,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政府應該把各方面的因素考慮在內,有整體思維,不能再單一考慮一個問題。儘管大家針對個別問題有不同看法,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多謝大家參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