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 別拉著13億人陪葬

http://www.CRNTT.com   2012-05-06 10:06:16  


  中評社北京5月6日訊/最近,關於“大躍進”繼之以“大饑荒”的話題成了輿論焦點,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究竟餓死了多少人?迄今,這還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新民晚報.新民網昨天登載李泓冰的文章“大饑荒餓死多少人 讓孩子們拜讀家醜”:

  最近,關於“大躍進”繼之以“大饑荒”的話題成了輿論焦點,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究竟餓死了多少人?迄今,這還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並不是沒有權威的說法,比如被廣泛引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稱:“1960年,中國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一千萬……這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失誤的最嚴重的後果和教訓”;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李秋瑞經過研究,認為1958年到1963年,非正常死亡是2158萬……

  這樣傷慘的一段歷史,對國人該是刻骨銘心之痛吧,何況距今並不遙遠。但是,若從街上隨手拉個路人,恐怕鮮有人對這段歷史能說得明白,中學歷史教科書上也一筆帶過,不光是孩子們,連一些讀書人也不免茫然。

  一場災難,並沒有肅然地鄭重進入國人的集體記憶。公開出版的若干權威史著說明,這並非不可碰觸的禁忌,然而畢竟是家醜,能不提就不提罷。而被選擇性“不提”的,還不獨是這一段“家醜”。

  據稱胡適說過,歷史不過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罷了——其實胡適很冤,原話並非如此,且他對歷史的態度還是頗嚴謹的。適之先生被冤的事情並不少,也犯不上替他辯這一件。而歷史被有意無意地冤枉或被現實需要打扮,確實很多。秉筆直書的史家董狐,似乎什麼時候都不受待見。

  以史為鑒,洞昔是為了知今。失了誠信的歷史,有如一團模糊的鏡面,照出的現實也必定走樣。如果,對曾經的家醜一直諱莫如深,甚至還被一些人刻意美化,比如“文革”,那麼中國改革的初衷也就成了一團模糊,必要性大打折扣,連為什麼出發都忘記了,又如何繼續走下去呢?事關中國發展的路徑選擇,茲事體大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