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讓“穩增長”與調結構齊頭並進

http://www.CRNTT.com   2012-05-27 09:04:27  


從創造有效投資需求出發的“穩增長”是一種“破壞性創造”的思維方式。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訊/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近期各方都有對經濟過度下滑的擔心。所以,此時提出把經濟增長“穩定”在合理增長水平上確有必要,這也與“穩增長”的基調一致。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表示,不過,究竟如何“穩增長”,如何處理平穩增長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係,還需更高更廣視野的決策,否則,解決了近憂可能加劇遠慮。

  因為“穩增長”更多被理解為刺激經濟增長,所以當下不少建議延續了拯救危機的思路,比如主張頻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放鬆貨幣政策。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印出了幾萬億的“毒垃圾”資產,中國貨幣供應量的餘額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兩倍。過量印鈔票本質上是透支,如果未來實體經濟創造一塊錢的價值,但提前印發三塊錢貨幣進入經濟運行,為了求得平衡只能是一塊錢的東西賣三塊錢,通脹因此不可避免。中國經濟當下還未完全走出2009年至2010年期間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高通脹陰霾,再次推動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陷中國經濟於大起大落的更不穩定境地。

  文章認為,貨幣供應理當根據有效需求而動。如果經濟運行中存在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適當投放貨幣,匹配經濟運行中投資和消費需求產生的貨幣需求,投資的增長和消費的增長就推動經濟的增長。凱恩斯主義的危機解救思想,也是要創造有效需求。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時期,私人有效投資意願低迷,高失業率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費支付能力不足,有效消費需求減少,經濟增長乏力。這時候,政府可通過透支央行增加投資能力,加大投資力度,以政府投資創造就業,進而創造有效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增長。所以,不論是穩增長還是危機時期刺激經濟恢復增長,絕非簡單印鈔票發貨幣,最重要的是要創造有效需求。

  事實上中國經濟目前並非處在危機狀態,並不需要大規模透支央行的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而且,寬鬆貨幣絕不能成為常規武器,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不能成為常態。國內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放緩並非流動性不足而是有效投資需求不足,銀行間市場發行五年期債券,債券利率僅比一年期存款利率高出不到一個百分點,可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很充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