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能源戰略與能源安全是大國核心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6-05 08:29:19  


  中評社北京6月5日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未來20年是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深化的階段,能源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中國的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提升國家的實力,確保國家安全,能源戰略與能源安全必然成為中國大國戰略中的核心問題之一。上海證券報日前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文章如是說。全文如下。

  一、全球能源格局與發展趨勢

  1.化石能源仍是能源消費的主要來源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能源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如按使用狀況分類,有常規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氣等),新能源(包括核燃料、地熱能、太陽能等);按能源成因分類,可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從國際能源發展的趨勢來看,從現在到未來的十年甚至三十年,石油、天然氣、煤炭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在85%-87%之間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此,世界能源格局仍是化石能源占主導。石油占世界一次能源的40%左右,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尤其是在交通運輸和國防領域中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它在當今世界能源版圖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使其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爭奪的焦點。

  除了石油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天然氣。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天然氣占比為24%,由於天然氣的污染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同時其儲量(尤其是非常規天然氣)巨大,未來天然氣發展潛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液化技術也具備,一旦由常規天然氣轉化為液化天然氣(LNG),那麼它就和石油一樣可以儲存和運輸,這將大大促進天然氣的發展。

  2.能源供求分布極不平衡,未來競爭將主要集中在歐亞之間和亞洲內部

  當前全球能源的一大格局是消費和產出地域分布不均衡,中東、中亞和俄羅斯占了全球能源儲量和產量的80%左右,而它的能源消費是20%。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占全球80%,產量只占20%。目前世界分成三大經濟板塊,即歐洲、北美和東亞,這三大經濟板塊的能源供給,美國主要是集中在美洲,歐洲是俄羅斯和北非、中東,而亞洲主要集中在中東,中東是亞洲的油庫。相應的三大能源板塊也非常明確,即大西洋供需區、環歐洲供需區和環亞洲供需區。

  目前來看,美洲已經開始獨立,自成循環體系。歐洲和亞洲是重合的,不僅在中東地區重合,在俄羅斯和非洲也是重合的。從使用資源來看,目前歐洲進口了全球22.9%的資源,中國、日本和亞洲其他地區加起來是20%。隨著國際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可以預見的是亞歐之間的能源競爭將趨於激化,亞洲內部各國之間的能源競爭也將趨於激化。

  3.發展中國家是消費主體但沒有話語權

  雖然消費總量、增量都由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國家在世界能源治理和對話平台上是沒有角色的,更沒有話語權。過去這100年,尤其是二戰過去之後這60年,石油治理的格局主要是OECD的IEA和石油生產國的OPEC來主導。而亞洲國家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話語權都很低,進口了大量石油天然氣還要支付額外的“亞洲溢價”,每桶油比美國和歐洲買家貴1-3美元。亞洲的消費國與中東並沒有像IEA那樣的機構與GCC(海灣合作委員會)或OPEC(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開展對話的機構或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