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逐師令”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2-06-05 12:01:07  


 
孔子學院在異邦

  2005年,孔子,這位2000多歲的中國老人開始以這種方式“周游”全球—孔子學院。據漢辦官網解釋,這是一所致力於漢語推廣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中外合作。

  2010年1月的一天,經過學校、漢辦兩度篩選、個把月的培訓以及十多小時的飛行,中山大學研究生朱虹如願站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孔子學院(簡稱“印第孔子學院”)的大門前,她是漢辦公派的漢語教師志願者,手里還揣著一本J1簽證。

  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國家漢辦斥資1.37億美元全球推廣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在美國,這兩項的數量分別從2006年的16、0迅速擴容至72和215。最“誇張”的當數2009年,美國孔子課堂數量從前一年的4飆升至183。

  印第孔子學院成立於2008年4月,由中山大學與IUPUI(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聯合分校)合建。此前,IUPUI只有一位中文老師。而之後,漢語與日語、西班牙語等一道成為該校學生的系統選修課程,囊括初級至高級的整套教程,計學時、算學分。晚上,該院還面向社會提供收費的語言培訓課程。

  2010年初,印第孔子學院的師資發展至5人:院長、中方院長、美方院長、一名中方的漢語老師,還有“過五關斬六將”後勝出的志願者朱虹。“如此的海外實習機會在國內高校其實很受歡迎,尤其對於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

  不過,並非所有的孔子學院都需承擔大學中漢語教學的任務。譬如,美國托利多大學就擁有自己的漢語教師隊伍,2008年底,該校成立孔子學院後,中方派出的三名教員主要在該大學所處社區的多所高中教授漢語。在那些美國高中生的課表上,漢語是一門選修課,2-3個學分。

  2012年上半年,該院的中方院長琢磨著向校方申請,在托利多大學開設一門正式課程,不過,不教語言,只教人如何在中國做生意、怎樣與官員打交道,讓課程服務於經貿往來。

  儘管辦學思路有些差異,但幾乎全球的孔子學院都在相同的模式里“舞蹈”。上述年度報告披露,新建一所孔子學院需要資金50萬美元,而一個孔子課堂至少6萬美元,這筆費用,中外雙方實行“AA制”;人員配置亦是如此,盡量維持兩方總人數1比1的平衡。

  朱虹被派至印第孔子學院時,每月薪水1000美元,住房是一室一廳的公寓,租費由校方承擔。吳欣也是一名孔子學院志願者,2011年2月,當她在新西蘭北部城市的一所初中開始工作時,住宿是校方安排的“homestay”(即住在當地居民家中),同時,每月收到“生活補助”人民幣8000元。

  據了解,公派至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志願者月收入都在1000美元上下,由中方支付,柬埔寨、非洲國家等艱苦地區的志願者可以享受一定的額外補貼。而這樣的月薪,若在美國,足以保證基本生活,甚至略有結餘,但與當地普通教師的收入相比,不及三分之一。

  不過,國家漢辦有“大理會”項目,負責從全國中小學挑選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前往美國孔子課堂任教,獲選者的報酬由中美共同承擔,可以基本達到美國當地教員的收入水平。

  志願者、漢語老師以及中方院長,這便是每一所孔子學院中方人員的基本構成,通常,前者一年一任,後兩者兩年一任。2010年,為保證各地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正常運行,國家漢辦向114個國家派出漢語教師3000人,向81個國家派出志願者3099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