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剖“中國該硬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6-25 10:57:24  


  
“中國該硬起來”:把世界看作你死我活的叢林 
 
  “中國該硬起來”實際上是種叢林思維

  5月3日,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開幕式上,胡錦濤指出:“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探索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大國關係的新路徑。”

  胡錦濤主席呼籲要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邏輯呢?這樣一種邏輯是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把國際交往看成是一個你有我無的零和遊戲。至於國際之間的規則和正義,則被看成是哄小孩的把戲。片面理解“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落後就要挨打”是這種邏輯的常見體現。

  “中國該硬起來”其實質就是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叢林。
 
  什麼造成了這種叢林思維

  在漫長的傳統農業社會,人類一直無法擺脫生產的不足和基礎物資的匱乏。而且社會總財富相對比較恒定,財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資源來供給,這就意味著國際之間的關係更多地圍繞有限的自然 資源展開爭奪,分配時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

  中國人這種思維深入骨髓,來自於屈辱的近代史留下的心理陰影,來自於小農社會愛窩裡鬥的文化殘餘,來自於激進的仇恨教育的偏差,至今仍在主導很多國人的思維。   
 
徹底拋棄叢林思維,中國才能真正成為大國 
 
  改革開放的成功在於脫離了叢林思維 改革開放的成功是對叢林思維的拋棄

  現代市場文明,人們不再為了缺乏某個產品而流血爭鬥,而是發現,通過市場分工協作,完全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產品、財富來滿足人的需要,達到多贏,從而拋棄叢林思維。

  改革開放後,中國不再對抗現代市場文明,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全球化分工協作之中,作為基本國策,它最大程度拋棄了以往中國與世界的對立模式,拋棄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參與、分工、合作、互相包容進入全球社會,可以說,這三十年間,中國是全球化進程最大的受益者。
 
  徹底拋棄叢林思維,融入國際社會

  已經有越來越多地國人認識到,一個國家繁榮和崛起的障礙,並不是其他國家,而是自己的不文明,以及國家之間還沒有一個公正合理的共同規範。文明之間沒有衝突,只有競爭,文明與野蠻才有衝突。   

  正因為如此,現代社會才會有聯合國、才會有WTO,才會有馬歇爾計劃,才會有德國、日本,即使作為戰敗國也能實現繁榮。在國際關係的歷史上,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道德過,這是人類道德的需求,同時也是因為利益的需求,或者說在現代商業社會,這就是同一個問題。現代商業文明史無前例地將“義”和“利”無限拉近了。拋棄叢林法則,與其他大國一道,共同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中國邁向受尊敬的大國的必由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