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暴雨死亡37人不僅是天災

http://www.CRNTT.com   2012-07-23 09:30:23  


截至7月22日淩晨2時,北京全市平均 降雨量164毫米,圖為路人在洪水中游泳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北京市政府新聞辦22時40分通報,截至22日17時,北京市境內共發現因暴雨死亡37人.據通報,死亡的37人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餘15人正在確認中。輿論指出,下雨也能“下”死這麼多人?北京暴雨至37人死亡不只是簡單的天災,主要問題還在於城市規劃出現短視的人禍。

陳稽元:北京暴雨死亡37人不僅是天災

  2012年07月23日08:26 來源:荊楚網 作者:陳稽元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22時40分通報,截至22日17時,北京市境內共發現因暴雨死亡37人.據通報,死亡的37人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餘15人正在確認中。(新華網7月22日)

  看到這樣數據內心一驚,下雨也能“下”死這麼多人?北京暴雨至37人死亡、基本上可以說,是“城市病根”犯了的結果。不只是簡單的天災,這裡主要問題還在於城市規劃出現短視的人禍。我們的城市在跨步前進,卻留下了鋼筋混凝土之下排水的悲哀。

  看看我們的道路,我們的下水道,也就明白了一二。由於沒有充分考慮透水問題,在鋼筋混凝土的“重重包圍”下,道路和城市表面的透水性降低,加之我們的城市下水道一般比較狹小,下水入口比較窄。在正常情況下下水道的排水尚能支撐,一旦發生如北京這樣的強降雨,由於排水系統只是按正常情況設計,對於大量的突如其來的雨水沒有任何的準備。下水道不但不排水還會不停往外吐,這樣一來,大量的雨水必然“游走”於城市里。我們的城市也被這樣的“天災軍團”打得措手不及,漏了“餡”!這也就呼喚著鋼筋混凝土,是時候該給城市透透氣了!

  此外、在有雨水的季節里,由於地表水難以滲透,城市局部的地下土壤含水量必然降低。待枯水季節一到,又將出現地下水的匱乏,特別是城市大量採用地下水的情況下,城市“地下漏鬥”就更加容易發生。所以就很容易出現,既缺水又內澇這樣的惡性循環。講句沒良心的話,這是我們自作自受的結果!

  因此、筆者敢斷定北京“最強暴雨”導致這麼多人遇難。不僅是天災,還有“人禍”(當然這人禍確實在規劃中缺乏長遠眼光導致的,更或者說是欲速則不達的結果)。筆者在此提點建議:第一、應當逐步的有規劃、有秩序的完善地下排水通道(國外可以借鑒法國巴黎,國內江西贛州市宋代福壽溝城市排水就不錯),要明白下水道雖在地下,也能影響到城市形象。

  第二、我們不能太急於求成,要知道欲速不達。再者、城市外貌建設應當充分注意城市雨水的下滲問題,如綠化、透水磚等等。最後、所以加強落實和追責也就成為了關鍵。否則待強降雨卷土重來時,我們依舊只能含著淚水,救援、救援、再救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