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政府保釣立場弱化是迎合重返亞洲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8-21 08:46:17  


馬英九推出《東海和平倡議》,真正用意是迎合美國“重返亞洲,圍遏中國”戰略。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的富權的評論文章“馬政府保釣立場弱化是迎合重返亞洲戰略”認為,馬英九對釣魚島事態的立場反復不定,並有弱化趨向,更深層的考量是迎合美國“重返亞洲,圍遏中國”戰略,甘當美國“太平洋第一島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詳論如下: 

  “老保釣”馬英九對釣魚島事態的立場反復不定,並有弱化趨向,甚至害怕將會形成“兩岸合作保釣”形象,其真正心態已經逐漸明朗化,那就是以落實其《東海和平倡議》中的“擱置爭議,和平處理爭端”為由,不與日本人撕破臉,並籍此強化其“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中的“不統”元素。然而,更深的一層考量是,迎合美國的“重返亞洲,圍遏中國”戰略,為了避免遭到“棄台論”者的“邊緣化”,甘心擔當美國“太平洋第一島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際上,馬英九在這次“保約”中的表現,讓人十分納悶,百思不得其解。為此,兩岸一些台海觀察者認為,馬英九剛剛才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在日本人“不接受”的殘酷現實下,馬英九為了表明落實的誠意,而不願與日本硬碰,因而才表現得那麼“軟弱”,與其當年“保釣英雄”的歷史記憶相差十萬八千哩。

  在此之前,也有分析認為,馬英九推出《東海和平倡議》,是為了不要在東海問題上被“邊緣化”甚至是“缺席”,因而要主動發聲,搶占輿論高地,不讓中國大陸和日本“全盤拿走”。這當然是有其道理,但想深一層,《東海和平倡議》卻是“投降主義”的產物,其“《東海和平倡議》一共有五點,就是相關各方第一,應該自我控制,不升高對立行動。第二,相關各方應該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第三,相關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第四,相關各方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第五,相關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之說,與其過去經常強調的“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相比,缺少了至關重要的第一句“主權在我”。不知是否馬英九認為釣魚島的實質控制權已掌握在日本的手中,因而不再堅持“主權在我”?當然,馬英九可以“這是向涉事各方提出的和解建議”,為避免爭論,因而可以抽掉這一句作解釋,但從中國大陸和日本有關同樣也認為應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看,都不會忘記首先聲明自己擁有釣魚島的主權。因此,馬英九抽離了“主權在我”的《東海和平倡議》,與其過去幾十年來的固有立場相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