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自比“工蜂” 高校青年教師怎麼啦

http://www.CRNTT.com   2012-09-14 13:00:51  


 
  近七成每月難有結餘

  14.2%主要靠兼職養家

  “‘大學老師’的名頭提起來能贏得同輩尊敬,但說起經濟收入,囊中羞澀的時候多。”彭鋒說。調查報告佐證了這一點。

  “調查顯示,僅有13.4%的受訪者是由於‘收入高’而選擇當老師的,64.6%的‘工蜂’認為‘穩定性高’是當前工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62.1%則是由於‘名聲好’。”廉思分析,雖然擁有較多的無形資本,但“工蜂”族的整體收入偏低,平均一年不足5萬元,只有10%的“工蜂”能突破7萬元。

  2006年,北大教授阿憶曾在博客上“曬收入”,提到工資收入不足以支撐日常開支。工作的第3年,彭鋒也曾對比過“智力密集型行業”的工資單。他發現,金融業2010年的年人均工資是8萬多元,計算機和軟件業近7萬元。“我們排在第三位,5.7萬元。但除去名教授、學科帶頭人的收入,很多青年老師達不到這個水平。”

  彭鋒不是沒有“外塊”。但調查顯示,七成“工蜂”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工資,五成人的年均“工資外收入”不足兩萬元。

  報告指出:“相比一些行業收入水平近年來的迅速提高,高校教師的相對經濟地位近年來不升反降。因此,適當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待遇,為其建立基本生活保障體系是一項緊迫工作。”

  “高校‘工蜂’族剛入職不久,工資和職稱相對較低,申請課題經費難度較大,而結婚、買房、買車、子女升學、贍養老人等經濟壓力又集中湧現,以致不少人不得不從事各種兼職,以代課、培訓、承攬項目等‘貼補家用’,甚至有14.2%受訪者以兼職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廉思進一步向記者分析。

  由於有房貸壓力,彭鋒和妻子的收入每月加起來剛好“收支平衡”,有時略亮“紅燈”。

  而調查報告顯示,彭鋒的情況不在少數,每月能有經濟結餘的“工蜂”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工蜂”在工作的前幾年內,經濟上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缺乏一份體面的收入,知識分子只能‘為稻粱謀’。”彭鋒坦言,由於其兼職承接的課題研究耗時不少,儘管家裡有600本藏書,他近一年除專業書外,已很少有時間“精致地閱讀”。部分“工蜂”族在調查中坦言“兼職影響了備課”,為貼補收入,對各種課題經費也“節衣縮食”,“該用的不舍得用,應該開的會不舍得開”。

  “在一次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的對話中,他針對‘工蜂’族表示,大學裡做學問非要有‘閑暇’不可,古人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非有閑暇不為也’。”廉思告訴記者,“但當不少教書育人者必須為世俗勞碌時,我們擔心青年知識分子正由‘精神貴族’淪為‘知識工人’,並把這種焦慮傳給下一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