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戰略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9:18:20  


 
  四、要圍繞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和領導力,深化包括文化體制在內的經濟社會體制深層改革與發展的研究

  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長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和良好國民素質條件。廣義文化是國民受教育水平、國民文化修養和素質、國民文明程度及國民精神追求與國家凝聚力在內的一個大概念。培養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核心也在於此。如果僅僅從狹義角度看待和處理文化及其發展問題,雖然不無積極意義,但一定不能適應中國大國發展需要,從而不能使文化擔當起促進和推動中國從經濟大國順利走向經濟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一個歷史重任。

  鴉片戰爭前,或者更確切地說,從唐王朝開始直到19世紀初,長達千餘年,中國不僅一直是一個經濟大國,而且一直是一個文化大國,並且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由文化大國支撐的經濟強國。但是,正如有專家分析指出的,進入19世紀後,由於中國文化的封閉性和制度的落後性,中國國民經濟也開始迅速走向沒落。以至原本一個十分富足強大的東方大國,竟經不住西方列強區區一點兒“鴉片”的攻擊而迅速倒下,並逐漸成為“東亞病夫”和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歷史能夠告訴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除了基本經濟和社會制度以外,一旦人們的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並成為某種社會風氣,一旦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脫離民族之魂這一基本並出現嚴重扭曲,那麼,其他一切,包括技術上的創新、學術上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包括人們的是非觀、正誤觀、真假觀、美醜觀、善惡觀等等,均會以“病態”的方式演變、甚至在“惡化”中走向“反面”。在這種情況下,一國經濟發展的規模即便再大,也不會真強,反而還會不可扼制地轉向貧弱。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曾經有過的歷史記錄,其教訓不可不認真汲取。

  這就是說,經濟大國只有與文化大國同時並舉、共同發展,才能健康和順利地成長為經濟強國。這就要求我們從大國發展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深入開展文化軟實力的研究。要從教育入手,特別是要從娃娃的教育抓起。要以全民文化知識普及教育和道德觀念教育為基礎,以國民國家意識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以高端專門教育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龍頭,以深化包括文化體制在內的經濟社會以及政治體制的深層改革為保證,大力發掘、發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認真總結、弘揚和推廣現代先進文化,積極借鑒、提煉和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通過廣泛而深入、系統而全面、普遍而持久地開展文明禮貌教育、道德修養教育、愛國衛生教育、國民文化素質教育、國家意識教育、大國理念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等,持續和大幅度地提升中國廣義文化的軟實力及其對內對外的影響力、感召力和領導力,以此來有力支撐中國經濟從世界性大國順利走向世界性強國。

  除了以上提及的4個方面迫切需要從經濟學角度展開深入調查與研究外,中國參介入國際事務和協調與駕馭國際關係能力及其領導力問題、中國國土安全和國防安全及其能力水平等等,同樣需要作為大國戰略研究的重要方面和議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