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愛情天梯該不該建景區?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12:28:53  


愛情天梯經常有年輕人造訪。
 
耿銀平

愛情可仰慕不可努力打造

  這次投資,違背了愛情的發展和傳播規律,其風險巨大,極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縱觀歷史,沒有哪一段愛情故事是經過“努力打造”再流芳百世的。對其刻意地打造,不利於民間傳播和再創作。如果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中,加入任何官方因素,無論對故事的純潔性還是民間自發的傳誦效果,都是傷害。

  因為,從愛情的屬性來看,愛情天生是純潔的,且又孤寂又悲愴,從來都與鬧市的喧囂和順風順水格格不入。如此大興土木,滿山遍野的銅臭味,哪能靜心憑吊什麼愛情?

  從愛情故事的傳播規律來看,如果能保持其神秘的外衣,並給予觀者以足夠的想像空間,是保持其鮮活生命力和持續感染力的基礎。神秘同時賦予民間再創作的空間,而史上那些動人的愛情故意,多離不開民間的再創作。千里外的感動,一旦走近,想像空間逼仄為零,剩下的不過是些尋常的柴米油鹽。只有把愛情留在烏托邦之鄉,不去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才有可能持續發酵為經典。

  僅就商業的角度來看,所謂江津愛情旅遊文化研究會也承認,此處只是有山有水,沒有文化。因此可認為,除了一個故事,再無投資價值。如此巨大的投資,依賴於兩位老人的一段故事,且又沒有經過時間的驗證,難免過於冒失。故事可以一忘了之,26個億的血汗錢切不可大大方方地打水漂。而此前,就算根據傳世經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所開發的、位於河南駐馬店的“梁祝故里”景區,也於今年8月份承認投資失敗。這樣的教訓,豈能視而不見?

  由此看來,對愛情文化的“努力打造”,最終有可能淪為對愛情的“努力破壞”。老人的故事,供人們仰慕可以,沒必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急著搞什麼投資開發。(羅志華)
 
贊成

對整個地區老百姓有利

  有人質疑:投資26億元打造風景區,為何不在兩位主角在世的時候?打造一個景區,需要26億元?這些超出地方財政支付能力的行為,如何能夠掩飾其賺錢的目的?問得好!以前是只顧發展經濟,現在經濟發展了,倒是文化缺失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也就越來越成為一種需要。

  “愛情天梯”已經成為中山鎮的一個亮麗名片。借助這張名片,26億元打造“愛情天梯”景區,雖然存在“經濟第一”跡象,但對於優秀文化的打撈和傳承也不無裨益。“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雖然把式老點,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江津,他們已經嘗到了甜頭:圍繞“愛情天梯”,四面山風景區打造的“中華第一愛情山”的品牌效應已日益彰顯,旅遊綜合收入從2007年的3.1億元增長到了2011年的15億元。文化雖然屬於上層建築,但很難“獨善其身”,與社會經濟的聯繫“千絲萬縷”。

  再說,投資26億元,不止是單單打造一個景區,還有通向景區的雙向四車道公路,還有景區內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而這些,對於江津區、中山鎮及“愛情天梯”下的老百姓,都是有利的——山裡人已經在享受著其中的惠澤,包括二位老人的兒子。若因為這個景區,通往“愛情天梯”的大道好了,村民的生活好了,豈不一舉多得。更重要的,隨著景區的繁華,“愛情”的宗旨進一步深入人心,我想天堂裡的兩位老人也會高興的。

  用文化推動經濟,然後用經濟反哺文化,就會促進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當然,文化資源開發,終究還是需要堅持科學、務實、理性的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