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史海鈎沉:孫中山租讓滿蒙是賣國?

http://www.CRNTT.com   2012-11-25 09:24:38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訊/騰訊歷史第89期登載文章“孫中山租讓滿蒙是賣國?”,文章說,孫中山對日本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敬佩,他在三民主義的演講中強調中國要強盛,就須學日本:日本“所以乘歐化東漸,在歐風美雨中,利用科學新法發展國家,維新五十年,便成現在亞洲最強盛的國家,租歐美各國並駕齊驅,歐美人不敢輕視... 孫中山也的確多次說過可以“出讓滿蒙”給日本,但要想搞清楚“是不是愛國”,我們應當看看孫中山當時面臨的狀況和問題,看看他為什麼會這樣抉擇,而非架空時空、固守某種觀念妄斷是非。

孫中山“出讓滿蒙”問題

  要想搞清楚孫中山是不是愛國,我們應當看看孫中山當時面臨的狀況和問題,看看他為什麼會這樣抉擇,而非架空時空、固守某種觀念妄斷是非。

  孫中山的確多次說過可以“出讓滿蒙”給日本

  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直到其去世前兩年,他始終在努力向日本爭取革命援助,而作為援助的回報,他也的確曾在不同年代、不同場合多次發表過承諾出讓滿蒙或者讓日本在滿洲保有特殊權益的言論。

  據內田良平回憶,早在1898年秋,孫中山就承諾說:“吾人之目的在於滅滿興漢,革命成功之時,即使以諸如滿、蒙、西伯利亞之地悉與日本,當亦無不可。”孫的另一位日本好友小川平吉也有類似的回憶:“孫逸仙與黃興俱長期流亡日本……彼屢屢向我輩陳述:日本需要滿洲,滿洲與日本有不可隔離之關係。其地原為滿洲人之土地,對我中國漢人來說並非絕對必要。我輩革命如能成功,如滿洲之地,即使滿足日本之希望,當亦無妨。上述主張,孫逸仙在座談中一再重複,此在有志人士之間殆為眾所周知之事實。”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仍然如此。1912年初他便對日本人說:“當此次舉事之初,餘等即擬將滿洲委之於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國革命。”1915年末或1916年初,孫中山與日本陸軍參謀總長上原勇作密談時再次表示:為打倒袁世凱,“希望日本至少以預備役將兵和武器編成三個師團,支援中國革命軍……中國新政府可以東北三省滿洲的特殊權益全部讓與日本。”孫中山當時還特別解釋說:“日本人口年年增多,東北三省的遼闊原野適於開拓。日本本來資源貧乏,而滿洲,則毋庸諱言,富有重要的資源,日本矚目斯土,乃當然之國策。對此,我等中華革命黨員能予充分諒解,故可以滿洲作為日本的特殊地區,承認日本移民和開拓的優先權。”直到1923年確定了聯俄政策得到了俄國的援助之後,孫中山才放棄類似的想法。雖然孫中山是否與日本簽過《中日盟約》至今學界仍在爭論,但現有的史料足以證明孫中山至少有20多年都一直有出讓滿蒙以換取日本援助的想法。

  辛亥前,孫中山所理解的革命是“建國在長城以內”,因此欲出讓滿蒙給日本換援助

  任何歷史事件都要回到歷史現場去審視。其實,當時國人腦子裡根本沒有形成完整的中國概念,也沒有領土主權的概念。辛亥革命爆發前,孫中山等絕大多數革命黨人都沒有將滿蒙等地區納入其“恢復中華”的版圖。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是這麼解釋他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主張的:“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驅除韃虜之後,光復我民族的國家”。1906年孫中山又說:“中國革命目的在於滅滿興漢,中國建國在長城以內。”可見在當時孫中山的潛意識中,滿蒙的確根本不屬於“中華”。

  那麼,當時孫中山等人眼中的“中華”到底都包括哪些地方呢?1906年《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上孫中山說到:“明太祖驅除蒙古,恢復中國,民族革命己經做成。”“支那國土統一已數千年矣……近世五六百年,十八省之地幾如金歐之固,從無分裂之虞。”很明顯,孫中山的革命是要恢復滿清入關之前明王朝的情形,大致相當於清代十八行省的範圍,這個範圍沒有包括現在的東三省、內外蒙古、新疆和西藏,還不到當時中國領土的一半。1908年,共進會把他們的旗幟定為“十八星旗”,正是這種想法的集中體現。

  既然在孫中山看來滿蒙地區根本不是“中華”領土,那麼將其“悉與日本”以換取援助,自己完全沒損失什麼,何樂而不為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