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義虎:增量改革 兩岸關係發展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3-04-03 00:32:02  


 
  由於此種緣故,30年以來兩岸雙方實際上都產生了“維持現狀”亦即不動存量的要求,雖然各自對“現狀”的解釋有所不同。這不僅體現在兩岸當政者的政策層面,也體現在兩岸主流民意的認知層面。根據各種民調的資料,維持現狀顯然已經成為兩岸間最大的公約數,它既是緩衝局勢的回落點和增加回旋餘地的中間地帶,又是實現良性互動、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合理性基礎;它既是兩岸關係的資源存底和必備財富,又是改革兩岸關係的重要起點和平台。維持現狀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彼此都認識到雙方關係中的存量不能輕易觸動、打破、推翻,而且由於存量過大且涉及面廣泛,對現狀的任何改動或改造都絕非輕而易舉之事,所以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思路不應該放置在改變現狀的基點上,而應該放置在從現狀出發向上、向前能夠做甚麼事的基點上。這在相當程度上意味著在存量改革的思路難以順利推進兩岸關係向前走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採取增量改革的新思路。

  對於兩岸關係來講,增量改革的必要性在於:第一,存量改革激進而易於失去理性,過分強調存量容易導致對抗,打破現狀容易導致秩序喪失,徒增雙方的緊張和危機;第二,以“風險—收益”的有效成本計算所為我們提供的合理性,存量改革成本過高,幾乎使兩岸雙方無法輕鬆接受;增量改革則兩岸關係發展中各自付出代價最小、而有可能獲益最大的合理和合算的選擇,可以實現兩岸關係發展的“帕累托最優”。其可能性在於:第一,從積極方面看,“維持現狀”事實上已經構成了一個中間地帶,為增量改革創造出了足夠的進行空間和充分的條件。第二,大陸改革已經取得這方面的有益經驗,因而有其示範作用,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濟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增量改革,也有一些類似的經驗。第三,近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出現不可逆轉的趨勢,雙方都有推動兩岸關係向前走的意願,雖然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在多數情況下雙方的政策互動是良性的,這就為增量改革預留了較大的空間。總之,增量改革能夠促使雙方產生更多的共同語言並著眼寬闊的未來,能夠促使兩岸關係進入新的境界,邁上新的台階。

        一中框架是一中原則在和平發展階段的增量型概念

  兩岸關係所具有的特點,說明其自身發展適用增量改革的思路;質言之,增量改革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合理路徑選擇。它是一種在過程上逐漸展開、在層次上有效遞進、在效果上不斷彰顯的漸進式改革;它可以在不引起重大動蕩、從而造成秩序喪失的狀態中有效達到的最終目標。只有在存量先不動的情況下,才能找到不斷進行增量改革的空間,並持續完善增量改革的步驟。當然,儘管增量改革意味著先維持現狀,存量不動,但它是動態的維持現狀,並不是原地踏步、靜止不動,而是要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主動推進一些積極變化、進展和創新,不斷地尋找新的增長點,也就是不斷地擴張增量。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兩岸關係的既有存量旁邊不斷增加新的成分和新的因素,有意識地實現增量的向前伸展和匯集,形成最終的理想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