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魏鼎:官員貪腐根源是規則失效

http://www.CRNTT.com   2013-05-17 11:37:09  


 
  有批評家認為,卡夫卡在借《城堡》諷刺當時奧匈帝國的官僚體制,而《城堡》中描述的官僚行為也正是現代行政學批判的對象。官僚行為本身的不確定性,源於官員工作向上負責、官員選拔依賴上級評斷的體制。而由此引發的一連串社會效應,更會普遍造成“不確定”的心理環境——人們不確定規則是否有效,不確定規則的破壞是否要付出代價,也自然不確定遵守規則的意義何在——因為規則本身已無權威性可言,像個傀儡一樣被幕後的主子操控著。

  在確定性和預見性匱乏的地方,市儈心理與賭徒心理自會趁虛而入,人們一方面逆來順受,一方面又抱著賭注押寶的心理。恰如有人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稱,“我們雖無宗教信仰,卻有文化信仰。”誠哉斯言,在我們這裡,消極者固然信奉犬儒主義,默守著“悶聲發大財”之類的世俗信條,不少積極者也是投機主義的信徒,往往在一番精致的功利算計後,下著“姑且賭一把”的決心。

  賭徒心理在文化史上並不鮮見,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一書中,就曾嘗試用“骰子”定奪人類的信仰。在他看來,在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必須下注,賭上帝是否存在——若上帝存在,信仰的人就會獲勝;若上帝不存在,也無多大損失。

  在一系列官員涉腐事件中,誰能說沒有這種心理呢?比如在一項針對某官員的實名舉報出現後,在尚看不清“政治風向”的情況下,作為媒體可以賭一把,只要噤聲失語,就不會有什麼損失;作為部門可以賭一把,只要第一時間辟謠,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作為涉腐官員本人亦可以賭一把,只要繼續大權獨攬,就可能俯視一片“噤若寒蟬”的景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