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0:41:28  


 
  光伏產業被看好之後,服裝、紡織、耐材、防盜門、小鋼鐵、煤礦、玻璃、鋼簾線、起重機等行業的企業都紛紛轉型做起了光伏,可見門檻之低。當然,也不是說光伏產業科技含量就低,相反,在國外,很多企業和研究機構都致力於研發用別的材料來替代矽,以便大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光伏產業要人力,更要財力。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企業要投入的錢很多,設備、原材料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更不用說人工等費用了。因此,也就難怪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去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整個光伏業負債率已超過70%。

  ■ 誤區背後是光伏生產大國為光伏消費大國“做嫁衣”

  一方面,中國的光伏產業為外國帶來了環保發電、上游產業發展等諸多福利

  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約合1665億元人民幣)的光伏產品,出口量占中國光伏製造業總產量的70%,占中歐貿易總額的7%左右。足以證明中國光伏產品的主要流向。不過,歐盟的“反傾銷”可能只是起到“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在此之前,美國也有類似措施,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國內的光伏產品產能早就過剩,許多企業在兩三年前就開始舉步維艱。而在今年3月20日,中國昔日的光伏標杆企業——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整。

  歐盟內部非常多的人反對對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限制。這是因為,中國光伏產品價格極低。原本購置光伏設備開銷很大,導致光伏發電的成本幾乎“完爆”火電、水電、風電等其它發電方式。在中國的低價產品橫行下,許多家庭、單位反而更用得起光伏設備。更主要的原因是,儘管下游產業受到衝擊,舉步維艱,因此對中國光伏產業發難,上游產業卻受益頗多。中國機電商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從德國進口多晶矽7.64億美元,占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額的20%;進口銀漿3.6億美元。此外,幾年來,中國累計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採購約180億元的光伏生產設備。

  所以,某種程度上這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是一個道理,用低人力成本、環境來“補貼”世界。而許多業內專家就指出,中國的光伏產品便宜是沒算環境等隱形成本,另外很多質量並不過關。

  另一方面,提供了環境和人力成本的中國,光伏發電卻並未在國內推廣開來

  反觀中國,儘管國家推行了好幾年的光伏發電補貼政策,但是效果並不好。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的統計,太陽能發電在中國整個能源結構中依然微不足道,據統計,2012年中國太陽能發電量僅為35億千瓦時,僅占全國發電量的0.07%。

  ■ “冰火兩重天”溯源:畸形的產業發展推手

  政策過分“扶持”行業:騙錢的空殼公司也來了,產業一片亂象

  和節能減排有關的光伏產業,一度被視為“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從十多年前開始就受到各種扶持。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光伏產業老大無錫尚德為例:它在2001年成立,屬於中國最早的一批光伏企業,而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當地政府包括資金在內的鼎力支持。甚至在後來,企業上市事宜被股東阻撓時還出來干預。究其原因,能源分析師韓曉平認為,“大家覺得光伏是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實際上我們的這個高新技術產業沒有太多的技術,更多的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同時還有一些是高污染的、高能耗的,這些產業在國外不做,轉移到中國來。而地方通過這個事情能夠更多地圈一個地、搞一個開發區,能夠發展自己的經濟、能夠增加GDP、增加它的稅收。”各地政府對光伏這樣的高科技一時間趨之若鶩,提供土地、資金、稅收等全方位支持,都認為能夠成為地方GDP增長的門票。據說最多的時候,全國各地有100多個光伏產業園。更高一級的政府也重視光伏,“四萬億”計劃就有它。結果看到有好處,對光伏沒有了解的人們也蜂擁而至,業內人士就說,“前幾年,太陽能企業把材料往上一報,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朝陽產業,名頭很響,哪怕是很小的一個企業,都有可能在創業板上市。”更有甚者,就是為了騙錢、圈錢而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