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何黨內外許多紛爭缺少蔡英文聲音?

http://www.CRNTT.com   2013-07-02 09:18:52  


蔡英文為了顧及中間選民,停止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批評,及與謝長廷結盟,在此刻遠走以色列,就少了許多風風雨雨。
  中評社北京7月2日訊/謝長廷到香港舉行“紅綠”研討會,及到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晤,在民進黨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支持和批評的各種聲音都有,幾乎是黨內主要人物都出了聲。其中與謝長廷有瑜亮情結,並時刻提防謝長廷在明年五月與自己爭奪民進黨主席職位的蘇貞昌,當然是沒有一句好話可說;而一向扮演黨內兩岸促進派角色的“新潮流系”,可能是不甘心自己的旗幟被謝長廷“奪走”,甚至是更為有聲有色,將包括孫亞夫在內的大陸地區幾乎所有對台研究專家“大咖”都請到了會場,因而也一反自己向來對言行,對謝長廷此舉冷嘲熱諷。但黨內外最為觸目的蔡英文卻沒有出聲。這並非是她故意不說話,而是此刻她到了以色列訪問,記者們找不到她,因而無法報道她的反應。

  就此,不管是刻意還是湊巧,蔡英文在此時刻離開台灣,避開了對謝長廷進行“紅綠”交流的評價,確是最佳的安排。因為無論她的反應如何,所造成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都讓她避過了這一次攸關她未來再戰“二零一六”的輿論前哨戰。尤其是外傳她將與謝長廷結盟,互相支持和掩護,分別攻取民進黨主席及“二零一六”。倘她對謝長廷此舉發聲,倘是批評當然是不利於建立“蔡謝聯盟”;若是支持可能也將會使自己流失部分支持度。因此,“一走了之沒眼看”,就是最佳的選擇。即使這並非是她的以色列之行的本意,但在客觀上卻是起到了這一效果。

  這確是折射了蔡英文目前的進退兩難之處。實際上,一方面,大陸政策對於蔡英文來說,有著切身之痛。她在“二零一二”的敗選檢討報告中,就不得不承認是敗於自己的大陸政策,因而呼籲全黨必須調整大陸政策。在此背景之下,即使是她沒有與謝長廷結盟的計劃,也不可能批評謝長廷為推動民共交流所作的努力。但另一方面,黨內也有部分人仍然認為,儘管大陸政策確是敗選的重要因素,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尤其是在馬英九佔有在任及諸多工商巨賈出面相挺的優勢之下,也只是贏得幾個百分點。而“二零一六”馬英九已不能再次參選爭取連任,民進黨即使是沒有調整大陸政策,勝選的機會仍將會很高。因此,過於強調兩岸交流,反而將會流失原本的支持者。在此情況下,以不在台灣為由而避免表態,應是左右逢源的做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