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非洲“恐怖主義之弧”正在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13-09-30 09:31:16  


 
  此次恐怖主義襲擊的策劃者——索馬里青年黨——便是在此背景下發跡壯大的。上世紀80到90年代,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崛起和索馬里的長期戰亂,構成了青年黨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自1979年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支機構在索馬里建立,索馬里先後出現了一批伊斯蘭激進組織,尤其以1983年成立的“伊斯蘭聯盟”的實力最為強大。1991年,“伊斯蘭聯盟”直接參與了推翻西亞德軍政權的政變,並在此後的軍閥混戰中與“基地”組織建立聯繫,武裝力量一度達到1000人以上,具有相當的戰鬥力。此後,“伊斯蘭聯盟”遭到嚴重削弱,但仍在九一一事件後被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

  索馬里的青年黨於2009年成功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的大部分街區,並兼並了另一激進組織“伊斯蘭黨”(Hizbul Islam);青年黨還於2009年宣誓效忠“基地”組織,加強了與國際恐怖主義的聯繫。青年黨的力量也不斷壯大,其人數已接近1萬5000人。2011年以來,青年黨與傳統部落的矛盾及其內部矛盾不斷加深,國際和地區勢力合作打擊青年黨的力度不斷加強,索馬里陷入嚴重饑荒等因素導致青年黨嚴重受挫。但是,青年黨在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三國交界地區的活動依然猖獗,其目標是在三國交界地區建立“東非伊斯蘭酋長國”。

肯尼亞事件並不是非洲的第一次

  長期戰亂的索馬里給鄰國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壓力,索馬里與埃塞俄比亞圍繞歐加登地區的歸屬長期對抗,而青年黨力圖將歐加登地區納入所謂的“東非伊斯蘭酋長國”,這也正是埃塞俄比亞積極介入索馬里事務的原因所在。於是埃塞俄比亞最終開始介入索馬里內戰,在埃塞俄比亞軍隊的幫助下,索馬里過渡政府部隊收複了反政府教派武裝的最後據點。但自2007年初埃塞俄比亞宣布撤軍後,索馬里一些地區的安全形勢迅速惡化,首都摩加迪沙的情況最嚴重。

  於是2007年2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非洲聯盟在索馬里部署行動期限為六個月的維和部隊,以穩定當地局勢,向索馬里派駐8000人的非盟維和部隊。不過非盟的維和部隊大多駐守在首都摩加迪沙附近,並沒有被廣泛的派駐在索馬里內陸和邊緣地區,因此沒有辦法幫助索馬里政府有效的恢復國內秩序。而且,從入駐索馬里之日起,非盟和聯合國維和部隊也經常遭受索馬里國內的武裝人員的襲擊。因此,索馬里廣大地區的安全局勢並沒有因為維和部隊的派駐而有顯著的改善。

  由於肯尼亞與索馬里接壤,而且邊境地區居住著大量的索馬里人,青年黨積極對這些地區進行思想滲透、招募成員,還唆使這些地區的索馬里人進行自治,以便為“東非伊斯蘭酋長國”創造條件,因此為了能夠保證邊界地區的安全,2011年,肯尼亞以北部旅遊勝地頻遭越境襲擊為由,向鄰國索馬里出兵,在其他非盟國家部隊夾擊下,青年黨節節敗退,並撤出首都摩加迪沙。

  不過,戰場上的成功,並沒有帶來對於恐怖主義的成功遏制。事實上,此次肯尼亞遭受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並不是非洲大陸最近幾年遭受的第一起恐怖主義襲擊。例如在2010年6月,索馬里青年黨就對烏幹達正在觀看足球賽的民眾進行襲擊,導致150多人死傷;2012年2月18日,肯尼亞警方稱,自從肯尼亞介入索馬里事務以來,青年黨涉嫌殺死了至少30名肯尼亞平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