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自貿區金融發展空間有多大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7:56:37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訊/對於上海自貿區內今天採取的“負面清單管理”新模式,很多企業、金融機構,甚至決策監管部門,至今為止都還不是很適應。長期以來,大家已經習慣了“正面清單”和“政策紅利”的運作模式,所以,這次不少人還是“堅信”只要政府想要做的事情,日後一定會出台更多的優惠扶持政策來促使它成功。於是,在這樣的認識限制下,很有可能,一旦未來利率和匯率以及資本賬戶完全開放,那些持觀望態度、沒有準備好的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就會陷入到謀求“高收益”的短期盈利的陷阱中,而海外熱錢也恰恰會在那時乘虛而入,火上加油,從而導致園區內會先發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那種“非理性繁榮”的局面,而不是政府所期待的、通過自貿區建設來形成中國“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這種可持續的開放模式。

  中國企業家網刊登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文章稱,在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戰略進入到一個全面推動階段之際,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國際經驗比較,從中得出了最明確的政策建議就是:一些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市場開放“速度”快慢的問題上,也不在於金融“創新”能力的高低上,甚至金融自由化的“順序”安排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最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做到金融開放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密切匹配的狀態!否則,只注重速度、能力、順序的管理問題,而忽視了“金融很容易超脫實體經濟”向前“躍進”的這一重要特征,那麼,當這種“非理性的繁榮”最終麻痹了監管的意識的時候,就一定無法避免危機爆發的悲劇命運。

  文章表示,圍繞實體經濟完整的“價值鏈”(俗稱“微笑曲線”),探索今天“差異化、專業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模式,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一階段的必然選擇。今天上海自貿區內的“負面清單管理”機制,正好給了我們有幸參與到自貿區內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一次很好的調動全球金融資源、打造中國經濟強國模式的絕佳機會。為此,我們根據“微笑曲線”中實體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梳理出基於“國際經驗比較”得出的以下“八大金融服務”的發展模塊:

  1.中國產業升級的緊迫感和外在壓力必須要讓金融服務模式去開拓一條全新的“企業家(科技創新)金融”的服務模式(微笑曲線的最左端,美國經驗)。

  現有的中國銀行業的貸款模式根本無法勝任差異化業務特征的小微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利用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平台,充分調動海內外社會高淨值人群和成功企業的財富收入以及產業資本去支持回國創業的海歸人才和受過良好高等教育訓練的知識人才的創新業務。甚至可以引進海外成熟的天使基金團隊,並動用一部分國家的創新資金,經由第三方項目評估的專業機構認證和專業金融部門的運作,來支持小微企業的創新。因為一旦項目成功,它的收益匯報與成熟產業相比,獲利時間“長”而且“高”,這很符合政府的長期社會保障資金的運作要求。資料表明,在美國購買長期“高收益債券”的主體,不是個人投資者和權益類機構投資者,而是保險機構、養老金機構等長期資金管理團體。中國今天的這類與民生相關的長期資金卻苦於沒有很好的“價值投資”渠道和專業化能力強的金融團隊。

  另一方面,作為政策建議,還希望缺乏人力資源和資金優勢的民營企業家,應該調整自己的盈利模式,抓住上海自貿區這次千載難逢的准入機會(體現“競爭中性”的原則),從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向支持青年人才的“慈善家”轉變(而不是做自己不擅長的銀行家!), 以自己積累下來的、寶貴的“產業資本”,和當下最稱職和最專業化的海內外的“金融團隊”相結合,然後再努力去尋找最有創新精神和才幹的“青年企業家”——這樣三者的有機結合,一定會讓中國的 “矽穀金融”等“直接金融”的服務平台,能夠很好地去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健康需求提供最專業化的長期金融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