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08:57:43  


 
  從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要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效率,除了需要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完善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加強農產品的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等之外,通過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顯然也能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從各地探索實踐的經驗看,目前中國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主要有三大類表現形式:一是通過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擴大家庭經營的土地規模,如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2年底,全國經營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已達287.5萬戶;其中,家庭農場87.7萬戶,經營土地面積1.76億畝,戶均經營耕地200.2畝,年收益18.47萬元,均明顯高於普通承包農戶。除了常規的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外,近年不少地方農民創造的土地托管、代耕、“土地銀行”等形式,也對擴大耕地的經營規模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依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持,通過“耕、種、收等主要作業環節靠社會化服務,日常田間管理主要靠家庭成員”的方式,以擴大社會化服務的規模來彌補生產經營主體耕地規模的相對不足,節本增效明顯。較有代表性的是,每年夏收季節,農業部門組織數十萬台聯合收割機實行大範圍的跨區作業,使中國3億多畝冬小麥的收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既實現了適時收割和減少糧食浪費,又使農戶降低勞動強度並增加收入,還明顯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三是發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既有圍繞某些特定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而展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有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農業生產聯合組織。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著力解決農民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經濟的事情。在不少地方,合作社的經濟技術服務能力,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社員的需要,還能夠向非社員提供社會化的服務,從而發揮著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