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長效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1-03 08:54:39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
  中評社北京1月3日訊/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既要對“現行版”運行風險深入分析,又要依據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創新驅動破解發展難題與困境,形成長效動力機制。

  一、風險:中國經濟“現行版”已難以為繼

  求是雜誌發表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文章分析,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與“低產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發展積累的矛盾較多,運行風險加大。

  經濟運行效率較低。首先是資源利用效率較低。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土地利用率不斷下降,中國城鎮人均建設用地從2000年的130平方米上升到2012年的142平方米。城市用地單位產出率上海只相當於紐約的1/29、香港的1/14。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不高,不僅化肥、水資源浪費嚴重,還造成土壤污染。

  其次是經濟效益較低。中國每個就業者創造的GDP僅為美國的21%、日本的32%。由於多數行業處於國際分工低端,產品附加值整體偏低。多年來中國工業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而發達國家一般為35%左右,美國、德國等超過40%。中國投資效率低下,據測算,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大約需要5美元的投資,資金投入成本比日本和韓國經濟起飛時期要高40%之多。中國的投資率已接近50%,有的省份甚至達到80%。這種靠投資支撐的增長已難以為繼。

  再次是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大量資源無效或錯配導致產能過剩嚴重。在鋼鐵、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新興產業也出現了生產能力的閑置。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能達到35GW,占全球產能的60%;風電設備產能30GW—35GW,其閑置都在40%以上。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經濟依然在增長,主要靠的是龐大的儲蓄和高投資率在勉強支撐。

  產業結構亟待調整升級。我們一般用一二三次產業的比例、新興產業占比來衡量產業結構合理性,這是一個誤區。其實,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取決於產品附加值的高低。農業可以帶來高附加值,新興工業也可能是低附加值。雖然中國經濟體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產業結構呈矮化態勢,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2011年中國已有220種工業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但基本是低端產品。產業沒有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之分,附加值高低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中國進出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在出口產品中,中低科技含量產品比重較大。以2011年為例,61%的出口是中低附加值產品。這些產品比重過大,國家不僅要承擔出口退稅,還隱性承擔了社保、資源、環境等巨額成本。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口依存度也在提高,特別是科技、資源的進口依存度日漸攀升。中國科技的對外依存度在50%以上,遠高於日本、美國的5%以下。比如,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材料、高檔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集成電路芯片、汽車製造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資源的進口依存度也在提升。這種“兩頭在外”的結構加大了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在理論與政策上,把“開放型經濟”等同於“外向型經濟”也是一個誤區,是導致中國外貿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

  區域產業同質化嚴重。這不僅表現在傳統產業上,一些新興產業也是如此。中國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產業,其中1/3建立了光伏產業基地。主要問題就在於各地產業發展呈排浪式特征,區域間缺少分工合作,致使產業結構效率低下。

  市場缺乏創新動力。創新是經濟升級的動力,而創新必須依賴市場主體。據統計,中國科技人員3800多萬人,研發人員320多萬人,均為全球第一。但企業研發人員過少,且缺乏科研投入積極性。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不足1%,遠低於發達國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的僅為27.6%,其中不少還是部門“指定”而掛牌的。特別是中國商業模式創新更是鳳毛麟角。魚塘中一條魚死了,這是偶然事件;倘若多數魚死了,說明是水的問題。同理,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意願,說明中國經濟環境、經濟體制和產業政策還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