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鍍金記:中國人租賃“金色大廳”的16年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07 15:00:30 |
張美華和她的大連"友誼之聲"藝術團收到邀請函是在2013年7月。邀請函上的行程是歐洲7國13日,"1.89萬元/人(不含簽證費900元,境外小費800元)",共計2.06萬元。 費用太高,張美華猶豫,可"金色大廳"四個大字又像一種召喚——作為聲樂愛好者,"金色大廳"一直是張美華的心中聖地。 張美華從沒接觸過"老文委",不放心,親自跑北京"摸底"。去前她從街道辦一路打招呼到區民政局、文化局乃至大連市文化局,生怕出岔子。 80人的"友誼之聲",最後27人報名去了維也納,費用自付,青泥窪橋街道辦為獎勵她們,每人贈送了200元慰問金。 "國家強調節儉,街道辦也沒多少錢,我們主要看重精神鼓勵。""友誼之聲"女高音部部長王靜仁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對我們來說,報名旅遊團,費用可能更高,玩得還可能不好,也滿足不了我們上金色大廳的願望。" 歐洲七國13日游,在旅行團報價最多不到1.6萬元/人,而"老文委"組織的演出團費用為2.06萬元/人。除開每場4萬歐的場租,按保守數字——組織400人前去演出,這中間至少存在150萬人民幣的差價。 接到"北京召喚"的還有無錫新區太湖花園第二社區的老年笛子團。他們的邀請來自"邁斯特國際"。 "太二社區"黨委書記桑梅有著無錫人特有的精明,算得一手好賬。不驚動街道不驚動區政府,拉來了商業資助10萬,加上平時的社區基金,一共調來了17萬人民幣。 邁斯特報價單人2.5萬人民幣,17個老阿姨老阿公們每人拿出1.5萬,桑梅給每個人貼補了1萬,凑夠了錢數就著手排練上金色大廳。為此,笛子團馬團長對桑梅千恩萬謝。 老人們非常努力,叫來了專業訓練老師每天排練4小時。有個團員的老伴兒住院了,從醫院到排練廳,老人兩地跑。 大連的"友誼之聲"則從報名那天起,就按照金色大廳和"老文委"對演出"民族性"的要求,特意挑了青海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和意大利民歌《美麗的村莊》,根據27個人和聲的特點,重排成女聲合唱。原本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的排練時間,也在那四個月間加長了一倍。 2013:金廳行年底急刹車 無錫社區的笛子團為"金色大廳"演出訂制了新的演出服:大紅色燙金,很喜氣。大連"友誼之聲"27個團員則穿著此前參加東三省合唱比賽時置備的紫色大衣,拎著顔色統一的箱子,戴著一樣的頭飾,到了維也納。半路上,被這陣勢驚呆了的外國友人問:"你們是哪家航空公司的?" 在"金色大廳"一共活動半天,下午彩排,晚上演出。同行十幾個團的幾百號人充當觀眾,座席就坐了七七八八,也有些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場下場面總是亂糟糟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家在台上放聲歌唱另一家就得起身離座去後台準備了。 "金色大廳沒電視上看起來那麼大,也沒那麼亮,頂上的燈都是關著的。"無錫社區笛子團的馬團長說。他們在台上吹了首《無錫景》,典型的江南小曲。北京來的攝影老年團幫著給他們偷偷摸摸錄像——"金色大廳不讓拍照呢"。 演出結束後的餘熱未消。無錫來的老人們又被安排去海頓故鄉、一個名叫格羅斯霍夫蘭的小鎮交流、聯歡。穿著紅衣服,吃著牛排,"都是小鎮招待的",喝紅酒,摟著小鎮上的老人們一起跳舞。然後去了巴黎,在埃菲爾鐵塔下面吹笛子,"吹得外國人都來看了"。 大連"友誼之聲"也差不多,第七天在瑞士小鎮的街道上,有團員忽然小聲唱起歌來,其他人被感染,也像平時排練一樣加入進來,於是27個穿著紫色大衣的"阿姨",就這麼在瑞士街頭拉風地走動、歌唱。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了法國凡爾賽宮門口。老外們顯然沒有見過這樣的"中國式快閃",不少人"嚓嚓"拍照。 和張美華的心情一樣,金色大廳的回憶是馬團長"一輩子的財富",是"拿錢換也換不來的"。 這是一場雙方看起來都心滿意足的買賣。"友誼之聲"回國,列車駛入大連火車站那刻,還沒等"27朵金花"下車,區領導、街道辦領導、《大連日報》的記者就把大把的鮮花捧了上來。張美華開始連軸轉地接受當地媒體採訪:《大連日報》、《大連晚報》、《大連法制報》……大連電視台新聞頻道還對張美華做了大半天跟拍。 無錫笛子團回國後,《江南晚報》、無錫市宣傳部網站都做了報道,對桑梅來說,算是記一功。她覺得邁斯特國際"根本賺不到錢","別人歐洲五國游都要拿那麼多錢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