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莫幹山真相:開會有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6-15 10:45:36  


 
  之一:《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

  之二:《與價格改革相關的若干問題》。

  之三:《企業實行自負盈虧應從國營小企業和集體企業起步》。

  之四:《沿海十四個城市對外開放的若干問題的建議》。

  之五:《金融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之六:《發展和管理股份經濟的幾個問題》。

  之七:《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動》。

  這些報告,以一種嶄新的文風示人,一改動輒引用馬列經典的陳詞濫調,從問題出發,提出政策建議。

  此時,市場軌已經開始鋪設,價格改革自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前兩年,東歐改革經濟學家奧塔錫克來華講學,就引起並專門討論過價格問題。這一次,年輕人拿出了比較務實的解決方案。

  會議選了幾位代表向主管計委和體改委的國務委員張勁夫做了匯報。1984年9月20日,張勁夫批示:“中青年經濟工作者討論會上提出的‘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極有參考價值。”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批示:“‘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很開腦筋。總題目是如何使放調結合,靈活運用;因勢利導,既避免了大的震動,又可解決問題。廣東的從改物價管理體制入手、江蘇鄉鎮企業走過的路、協作煤價的下浮,以及糧棉油大量搞超購價的結果帶來了比例價,都實質上是放調結合的成功事例。”此《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是由徐景安執筆完成的報告。

  黃江南說,會開得很成功,給年輕人造了一番聲勢,挖掘了一批人才。他也坦言,那些被選中上山的人有很大的偶然性,“同等水平的人,我相信大有人在,有的論文入選,取決於看論文的人。而一旦被選中,他的命運就大不一樣了,眼界不一樣,認識了核心圈的朋友,有渠道了,可以討論最重要的改革問題。”概括莫幹山會議的成果,他講了四點:“第一是湧現了人才;第二是解放思想;第三是對決策層的又一次影響。早年,總理見‘四君子’(翁永曦、王岐山、朱嘉明、黃江南)是第一次老青對話 (那次嘉明去安徽開改革會要做報告,沒有參加會見)。這次會後,有了第二次老青對話。這表明,年輕人是為國家著想,是支持改革的,不是反革命。當時,大家的眼睛都看著中央的態度;第四,把經濟研究和政策研究結合起來,確立了青年是政策研究的主力軍。過去,其實沒有政策研究,所謂政策研究室是大秘書班子,沒有獨立研究,負責給領導寫文件和發言稿。從這次會上可以看到,青年人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從那時起,政府開始注重政策研究了。”

  不僅趙紫陽找了幾位青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洪也找了他們。會後,很多人進入了政府體改部門,比如田源成為國家體改委委員。從西北來的年紀最小的參會者張維迎只有24歲,當時在讀研究生的最後半年,這年12月,他去體改委報到上班了。會後,還有一批人去江西參加價格改革試點工作。

  以前,青年人在社會舞台上一直處於被壓抑的狀態,哪個領域都由老人、權威占據著,論資排輩。比如,在《經濟研究》發表文章的都是經濟學界有名氣的“權威”,青年基本不可能在刊物上露面。然而,經歷了“文革”之後的思想啟蒙,青年人有著強烈的參與社會變革的熱情和願望,其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抱負不負民國時期起於青萍草莽的大風英雄。

  莫幹山會議之後,“中青年”成為了被社會廣泛承認的改革時代新名詞。在《經濟研究》編輯部工作也是參會者的喬桐封說:“‘中青年’很快就成了氣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經濟研究》就是從那以後開始刊登青年人的文章。”

  《經濟日報》9月下旬辟專版《探討經濟改革中的理論問題——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登》,他們刊登了天津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郭振英的 《自負盈虧與企業擴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研室郭凡生的《談談技術的梯度推移規律》,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吳克的 《計劃管理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杆》,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常修澤的 《從蛇口工業區的開發得到的啟示》,上海科學學研究所夏禹龍、譚大駿、陳平、蔡乃中的《沿海開放地帶的戰略地位》,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陸丁、《世界經濟導報》張一寧的《引進外資引力何在》,清華大學周小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樓繼偉、李劍閣的《價格改革無需增加財政負擔》,西北大學經濟系張維迎的 《價格體制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環節》,國務院價格研究中心田源、陳德尊《關於價格改革思路的思路》。其他報刊也有發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