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必須擺脫低效增長症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09:08:36  


 
  文章分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低效增長或粗放增長仍然是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僅從現有有限的效率指標來看,雖然近年來一些效率指標有所改善,但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比更是有不小的距離。

  如,能耗過多。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提到,201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在2013能源峰會上提到,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36.2億噸標煤,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同時高於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中國每消耗1噸標煤的能源僅能創造14000元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5000元GDP.

  地耗過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2013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量為73.05萬公頃,連續5年保持增長。國家土地督察系統在2011年例行督察中發現,全國43個城市中共有918個項目存在土地閑置問題,涉及面積共計8.84萬畝。2013年據時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楊雄介紹,上海市全市建設用地的產出率大概是紐約的1/29、香港的1/14。“上海市漕河涇開發區土地利用效率最高,每平方公裡的工業產值是200億元,而台灣的新竹則是513億元。”

  投資效率低。據史正富的研究,1978年-2010年中國的資本產出比為3.92,美國1965年-2010年的資本產出比為5.29,日本1980年-2010年的資本產出比為14.69.

  文章指出,造成低效增長的原因很複雜,但主要原因還是制度。現代經濟學已通過數學邏輯證明,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效率,儘管現實中不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但不難得出“競爭性市場經濟與高效率兼容”的結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低效率的東西必定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故“低效增長症”難以持續存在。而“低效增長症”在非市場體制中則有可能長期存在,主要原因是一些非市場體制特別是中央集權體制,存在保護壟斷特權、保護低效落後、抑制公平競爭的制度安排。

  具體說來,產權制度不合理會導致“公地悲劇”而降低效率;國有企業由於可以通過壟斷特權獲得收益而缺乏追求市場效率的壓力和積極性;資源能源、資金等生產要素價格扭曲,會導致生產要素向低效率部門或地區轉移,從而降低整個國民經濟的配置效率;政府“企業化定位”和GDP考核導向制度,使政府直接經營土地、城市和投融資平台,增加壟斷、排斥競爭,而降低經濟運行的效率;以促進經濟增長而非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要目的的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也會導致經濟效率的下降,如既然增加貨幣發行就能直接帶來經濟增長,就沒有壓力費神通過提高效率去實現經濟增長了。

  低效增長症若長時間持續,必定會帶來如下一系列後果,如資源浪費、能源短缺、環境破壞、資金短缺(錢荒)、貨幣超發、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債務危機、民工荒和技工荒等。

  文章強調,必須痛下決心加快治療低效增長症。基本藥物還要從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三大發動機”中去尋找。一方面,要通過全面改革推進制度變革,如改革導致低效增長的產權制度、企業制度、價格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幹部考核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為高效增長創造制度條件。另一方面,要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轉型升級等,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的配置效率。與此同時,還要通過促進技術進步、推進信息化、增加人力資本、完善基礎設施等,推進生產要素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高效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