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外國人為何不再熱衷到中國旅遊

http://www.CRNTT.com   2014-09-30 11:26:10  


 
  美國是個很好的例子,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美國在2013年的國際旅遊收入是1396億美元,第二位的西班牙是604億元,整整多出了一倍多。美國是怎麼做到的呢?分析其旅遊進口收入構成會發現,直接收入分為了旅遊觀光收入和遊客交通收入兩大塊,前者是美國旅遊從業者提供各種游覽服務,後者則是在遊客交通花費中屬於美國從業者的收入。2012年,美國的旅遊收入中,前者為1262.14億美元,是後者的3.2倍左右。而美國旅遊產品、服務的豐富度之高實在令人咋舌——一個顯然的例子是,除了自然風光外,美國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主題公園等等旅遊景觀,又能衍生出各種產品和服務。其它非直接的旅遊進口收入就更恐怖了,2012年光是專利費和授權費就有1241.82億美元,和直接游覽收入不相上下。

  反觀中國,非常單調死板。以北京為例,《中國旅遊統計年鑒2013》權威數據是,一個外國人在北京旅遊,平均每天花的最多是交通費,在游覽方面的消費才占5%。在購物方面也只有五分之一。這和中國遊客在外瘋狂地購物有很大區別。其它省市的數據也和北京的差不多。

  所以,問題在於旅遊產品的質素究竟是什麼樣的。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配套和服務的話,那麼既吸引不到人,更不用說吸引錢了。

造成不熱衷的深層根源

  核心還是在國內有著海量遊客,供需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沒有改進動力

  儘管入境游的外國人在減少,不過國內旅遊的人數和收入都在持續增長。反正對旅遊有需求的人有那麼多,所以質量低也無所謂,缺少提高的動力。最新的一個例子是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海南,最近媒體報道是,國家發改委的海南國際旅遊島評估報告未過專家審評。評審未過的原因,主要是海南省的旅遊經濟比重依然偏低,國際遊客人數偏少,以及旅遊環境和管理與規劃有差距。

  改進產品是需要有創新精神的,然而,國內的大型旅遊公司以國企為主,缺乏創新的積極性。像是少林寺這樣的優秀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許多地方都會虎視眈眈,希望借它來提高自己的地方財政收入。所以除了旅遊央企之外,每個省也都有自己的旅遊國企。這些企業缺乏創新的動力也害怕做決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