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債務置換增加銀行轉型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3-19 09:35:45  


 
  長期將加大銀行轉型壓力

  文章認為,在過去的發展中,規模快速擴張是中國銀行業的顯著特征,也是維持其利潤高增長的重要基礎。從2003年到2014年,銀行業總資產從不到30萬億元,大幅攀升到160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速超過20%。從外部環境講,如此大幅的規模擴張之所以可以實現,在於旺盛的有效信貸需求,而其中有相當大部分與地方政府直接或間接相關。從實際的償付看,這些投向地方政府的貸款信用風險不高,算得上是相當優質的貸款。

  2013年數據顯示,全國地方政府平台的平均不良率僅為0.17%,其中省級平台為0.03%,市縣級平台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24%和0.28%。此外,交通運輸類平台不良率則為0.29%。過去兩年中,隨經濟放緩,這些平台貸款的不良率應有一定上升,但與一般企業貸款質量的嚴重下滑相比,安全邊際仍要高出很多。當然,這種高償付能力並非源於資金使用效率,更多地在於地方政府動用資源的能力。

  長期看,在債務置換以及與之相關的財政體制改革後,與地方政府相關的信貸投放將大幅減少,而可用於一般企業或個人的資金則相應增多。理論上,這種調整可能會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但實際上,在經濟周期下行的背景下,這種調整意味著銀行貸款組合的整體風險上升,亟需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業務模式。具體而言,銀行需要幾個方面的創新與調整。

  一是業務模式創新。從長期看,財政體制改革並不是要否認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政府合理的融資需求,而是通過管理體制和融資體制的改變來確保融資規模可持續,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銀行來說,通過業務模式調整來適應這種變化,不僅可以拓展自身業務空間,也有助於各項改革政策的順利推進。在趨勢上,未來政府債務將更多依賴直接融資,與之相適應的業務模式,也應逐步從傳統的信貸轉向財務咨詢、債券承銷以及債券投資等綜合服務,收入也從單一的貸款利息,轉變為債券收益和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等更為多元的形式。

  二是客戶結構調整。在相當長的時間中,地方政府都是商業銀行重要的客戶,也是支撐部分銀行規模擴張的重要力量。此輪財政體制改革,勢必對地方政府的融資能力形成較強的約束,融資需求將顯著下降。這種情況下,銀行必須要加快調整客戶結構,轉向議價能力較高,但規模相對較小的零售、小微業務領域。在過去幾年中,銀行業普遍加大了對這類客戶的投入。2014年,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中,個人貸款占比最高,達到了28%,遠高於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不過,需要指出的,這種客戶結構調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長期與大企業、政府打交道形成的模式和理念,難以適應小微和零售客戶,儘管有些銀行在規模上實現了突破,但很快暴露出了嚴重的風險。加之互聯網金融在零售領域的迅速滲透所形成的競爭,銀行客戶結構調整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總體上看,此次債務置換不僅是地方政府債務存量的處置,更重要的是財政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是對地方政府融資能力的約束和融資模式的徹底改變。這一變化對銀行的影響,也不僅僅是資產結構調整或降低了存量風險,更重要的是給銀行提出了業務模式重構的挑戰。具體地說,財政部43號文終結了既有的模式,而新模式應該如何?還需要銀行通過轉型與調整來探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