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拯救東北經濟須走出大國固有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8:05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長春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工作座談會。據悉,在會上,李克強語氣沉重地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在東北工作過,算是半個東北人,講話也就不客氣了:你們的數據的確讓我感到‘揪心’啊!”。為此,有的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用了這樣的標題:總理督陣東北經濟。

  中國網刊登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是不是督陣東北經濟,還不好說,為東北經濟“揪心”,卻是不爭的事實。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遼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分別是5.8%、6.5%和5.6%,全都低於全國7.4%的水平,財政收入更是令人“揪心”,增速分別為-4.6%、4.9%和1.8%,也都大大低於全國水平,甚至低於GDP。從今年前兩個月財政收入的情況來看,遼寧省再一次扮演了全國負增長“領頭羊”的角色,下降幅度達到17.9%。

  如此境況,別說總理,每個關心東北經濟發展的人,都會感到“揪心”。不僅如此,由於經濟每況愈下,在南方主要城市普遍面臨“人滿為患”巨大壓力的情況下,東北三省的人口卻在流失,大連、哈爾濱、長春、沈陽等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失現象都比較嚴重,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制約和影響。

  文章分析,東北怎麼了?曾經的工業重地,為什麼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大慶、鞍鋼、一汽等中國的驕傲、東北的驕傲,也都淪落到無力支撐東北經濟的水平嗎?顯然,回答是肯定,也是非常鮮明的——沒有。但是,現實又告訴我們,這樣的回答是多麼的蒼白、多麼的無力、多麼地缺乏有力的數據。

  顯然,東北經濟從輝煌到平庸再到落後,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逐步形成、逐步產生的。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而東北仍然死守國有經濟、國有大企業、國有大製造,就已經預示著,東北如果再不作出改變,將全面落後,並從全國經濟的“領頭羊”變成拖後腿。事實也充分證明,東北確實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雖然2003年出台的《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一度讓人眼睛一亮,也讓生活在東北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意見並沒有給東北帶來明顯變化,東北仍在衰落,東北經濟仍然在拖全國的後腿,甚至已經成為全國的負擔。

  文章指出,老工業基地如何振興、如何恢復元氣,看來僅靠一個文件是很難真正起作用的。以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為基礎的東北經濟,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弊端越來越多的國有體制,已經成為東北經濟振興的最大絆腳石。要拯救東北經濟,就必須走出大工業、大製造、大國有的固有思路,引入更多小企業業、小製造、小民營的新體系和新思路。畢竟,依靠幾個大企業、大項目是無法解決東北的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問題的,也是很難使生產和消費形成良性循環的。東北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對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在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整體效益都在下降、前景看淡的情況下,連“世襲制”也越來越難以為新一代所接受,他們寧可選擇背井離鄉,也不願再吃“大鍋飯”,更別說很多人還沒有條件、沒有資本吃“大鍋飯”。

  事實也是如此,珠三角也好,長三角也罷,其他經濟發達地區也行,可以說沒有一個地方是依靠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支撐的。即便出現了一些大企業、大製造,也都是在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競爭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國有壟斷體制維持。因此,不管市場如何變化,這些企業都會順應市場需要,及時作出改變。反之,東北的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卻始終擺脫不了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計劃經濟思維,總想著市場給企業創造機會,而不是引導市嘗改變市常那麼,市場自然而然地就會改變企業了。如果適應這樣的改變,還有生存的空間。否則,就只能被淘汰。

  很多人把拯救東北經濟的處方歸結為設立經濟特區,想以此來使東北能夠象深圳一樣獲得新生。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路。但是,實際操作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一個地區,能不能當特區,需要有多種條件和多種因素。譬如人的觀念、人的思維、外部經濟環境、經濟條件等。而從東北的情況來看,顯然是不具備的。

  文章認為,東北要想真正成為特區,還是要先做出改變,走出大企業、大製造、大國有的固有思維,進入到小企業、小製造、小民營的軌道中來,通過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品牌培育等,打造大企業、大製造,從而增強東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顯然,加大傳統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先通過改革把人的觀念轉變過來,把國有人變成社會人,是拯救東北經濟最主要的方面,也是最重要、最緊迫的方面。只要人的觀念不轉變,就算再多投資者到東北,也會很快離開。

  要積極營造環境,吸引外地投資者到東北投資,且不要一味求大,而要求優求精求好,最好是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和中小投資,以便於更好地為東北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創造良好條件。在此基礎上,要大力鼓勵居民創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的員工和大學畢業生,要鼓勵他們跳出國有企業自主創業。要知道,東北有很多優秀的大學,也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條件是非常具備的。

  當然,如何在宏觀環境和政策環境方面為拯救東北經濟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優惠條件,也是完全必須的。其中,依照特區政策給東北提供發展條件,是完全可行的。同時,在東北設立自貿區,也是完全具備條件的。畢竟,東北與韓國接壤,借助韓國經濟發展東北經濟的條件非常好。

  特別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由於東北是老工業基地,曾經的中國經濟排頭兵。因此,千萬不要採取接受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方式,尤其是化工等重污染產業,而應當將發展的平台放得更高一些,將產業更加前沿一些。否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