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郭震遠:否認九二共識則無台海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15-05-20 00:12:21  


 
  實際上,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兩岸之間最基本的政治互信,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政治基礎。如本文前述,1992年11月兩岸達成的共識,就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擱置對於一個中國內涵的分歧,推進兩岸之間具體事務的協商、處理。尤其應看到,在1995年6月李登輝以校友身份訪美,特別是1996年3月李登輝在台灣進行台灣地區領導人“直選”,實際上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從而導致兩岸關係再次高度緊張,台海再次嚴重動蕩對抗,但由於李登輝還沒有公然背棄一個中國原則,甚至表示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所以,事態終於有所緩解。1998年10月,在上海實現第二次汪辜會晤,並商定1999年9月,在台北進行第三次汪辜會談,因而兩岸關係又一度得到緩解,台海局勢有所穩定。這些顯示了,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於兩岸關係緩和、台海和平穩定的決定性影響。

  從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到2008年5月,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接受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的九年,是兩岸關係再次高度緊張、台海局勢再次嚴重動蕩對抗的時期。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以及2002年8月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是這一時期的兩個標誌性事件。蘇起教授在其《兩岸波濤——十年紀實》一書中,對“兩國論”做了精辟分析:“‘兩國論’小組最根本的認知是,台灣(而非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剛好叫‘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與治權(而非僅治權)均不及於大陸,人民與領土也僅限於台澎金馬。換言之,他們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大陸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內政問題,而是國際關係,適用於國際法與國際規範。它的最終境界就是:雙方相互承認對方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顯然,“兩國論”就是精心包裝的“台獨論”,在台灣島內和國際社會都有較大的欺騙性。實際上,1988年李登輝在台灣島內執政以來的十年中已經有大量“台獨”言行,拋出“兩國論”是他公然拋棄、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集中表現。由此,開始了兩岸關係再次高度緊張、台海局勢再次嚴重動蕩對抗的時期。

  2000年5月之後的一段時間,陳水扁為鞏固執政地位,在兩岸關係方面做出一些低姿態,例如在其“就職演講”中宣稱,將推行“四不一沒有”的政策等。隨著陳水扁自認為執政地位日益鞏固,不時有越來越多“台獨”言行表現。到2002年夏天,由於民進黨在2002年台灣民意機構選舉中獲勝,成為第一大黨,以及陳水扁得以兼任黨主席,更是自認為權力已非常鞏固,因而急切地暴露出掩蓋了二年的“急獨”面目。2002年8月3日,陳水扁在“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大會上,發表視頻演講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直接脫胎於1999年5月民進黨發佈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特別是與李登輝的“兩國論”完全如出一轍。三者共同的要害是,否認與抗拒一個中國原則,他們突出強調“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因而“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顯然,李登輝、陳水扁不同於傳統的“台獨”分子,他們不聲稱追求建立所謂的“台灣共和國”,但卻強調“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口號不同,但“台獨”的實質和否認、抗拒一個中國原則,完全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