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亞非:中國的資本輸出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6-17 06:56:39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最近幾十年,西方金融資本主義主導全球化進程,造成金融資本的快速擴張,對世界經濟、金融,乃至國際政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金融資本無限擴張導致的2008年金融危機基本消退,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因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中國經濟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已經從資本進口國變成資本淨出口國。

  《財新周刊》發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文章表示,金融資本主義將如何影響21世紀國際秩序的形成?中國資本輸出應該走什麼樣與西方金融資本輸出不同的道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金融資本主義主導經濟全球化

  文章稱,金融帝國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新自由主義,核心是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金融資本主義突出表現為資本的金融化和金融資本在經濟中占支配地位。全球貨幣總量、金融資產總量、金融交易量高速增長,金融業成為社會經濟中樞和命脈,主導利潤和財富分配。各國都向金融資本“開放門戶”。

  金融資本對經濟全球化發展影響最大。一是全球金融資產規模急劇膨脹,美國金融資產1980年為GDP的5倍,2007年為11倍多。金融危機後稍跌即升。1990-2011年全球金融資產從56萬億美元增至218萬億美元,同期全球GDP僅從22萬億美元增至70萬億美元。

  二是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資產之比和增速失調。1947年至2012年,美GDP增長63倍,而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了212倍。世界實體經濟1950-1973年增速4.3%,1974-2002年降至3%,2003-2007年略有反彈達3.5%,2008-2012年降至1.7%。同期金融業增速遠高於GDP增速。

  三是虛擬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貨幣流動性泛濫。1929-2009年,美國股市每10年翻一番,最近30年,股市每2.9年就翻一番。目前全球日外匯交易量超5萬億美元,年交易量900萬億美元-1000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品市值規模突破400萬億美元。

  以美元儲備為主的全球外匯儲備1971年僅480億美元,目前超12萬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以貨幣寬鬆推動經濟復甦,貨幣儲備增長創歷史紀錄。金融危機前,全球儲備貨幣總量不足7萬億美元,危機後五年內,淨增長近6萬億美元。

  四是以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為特征的金融資本主義支配世界經濟體系。金融資本對各國政府影響增大,主權國家對金融資本的控制,包括對利率、匯率、貨幣供應量、物價水平等關鍵經濟指標控制減弱。

  在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各國財政政策難以完全獨立,國際金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各國發行外債的規模和利率,影響一國債券市場的利率和流動性。加強全球財政政策協調,建立有高度流動性和良好信譽的國債市場,防止主權債務危機摧毀國家金融體系,已成為各國政府宏觀財政政策以及G20等國際經濟金融組織的當務之急。

  金融資本主義影響經濟主導權

  文章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推動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華盛頓共識”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新自由主義政策削弱了各國政府干預經濟能力。金融資本主義體系主要表現出以下矛盾:一是西方為爭奪經濟勢力範圍引發的國際經濟矛盾;二是新興市場國家為打破發達國家一統天下引發的國際經濟矛盾;三是資本脫離主權國家的控制。

  全球經濟主導權首先是控制國際金融市場。從美元/歐元、美元/日元近30年匯率變動軌跡,可以發現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實力變化的輪廓。1985年“廣場協議”使美元相對日元劇烈貶值,美製造業借此復甦,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1995年一系列“反廣場協議”以美元升值和美製造業衰退為代價實現了美金融業急劇膨脹。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打壓歐元,金融市場主導權鬥爭更加激烈。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表面是希臘等歐元區國家債務負擔與財政赤字引發,深層次則是美元與歐元的較量。

  2008年金融危機也可以說是金融資本“去主權國家化”的結果。華爾街成為危機的根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