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學者議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公民參與和民主復興

http://www.CRNTT.com   2015-12-16 00:11:08  


亨德裡克•瓦格納(Hendrik Wagenaar)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做講座。(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徐夢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與規劃系教授亨德里克•瓦格納(Hendrik Wagenaar)12月7日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Democratic Transfer:Everyday Neoliberalism, Hegemony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tic Renewal(民主的轉移:習而不察的新自由主義、霸權與民主復興的前景)”為主題舉行全英文講座,探討了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公民參與和直接的民主訴求對民主制度的損害,以及促進民主創新實踐從公眾行動走向民主制度化的出路。

  瓦格納首先分析冰島政治經濟變革案例:2008年金融危機讓冰島銀行破產,冰島政府辭職,其後全民公投通過新的憲法,民主創新在冰島的公民社會中形成。根據這個案例以及多個歐洲國家的經驗,瓦格納指出若干普遍性的問題:一是過去多年來貨幣化和金融化損傷民主制度,債務經濟已經成為很多歐洲國家微觀經濟政策的重心;二是國際秩序中,國內民主體制無力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三是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霸權”依然是精英階層的決策思維;四是公民參與作為社會的自發反應機制得以複活。

  瓦格納指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社會網絡的迅猛發展,我們看到公民的民主創新借此潮流大幅增加,但由於現行民主體制是由選舉精英掌握決策權,強調民主的程序化和周期性的精英輪替,因此公民渴望的平等參與對民主制度及其穩定性形成了威脅,對新自由主義的精英治理思維也構成了挑戰,從而引發了政商精英階層的抵制。基於此,瓦格納認為,為了提升治理的質量,應該把源自並活躍於公民領域的民主創新實踐“漸進轉移”(gradual democratic transfer)到政治體系中。為此,他具體分析了兩種“轉移”策略及其可行性,一種是民主創新形態的制度化,包括有公民參與的預算和決策機制的制度化;二是引進公民集體行動,擴大公民空間(civic sphere),提高民主問責制的效率。這樣的平穩轉移,而不是無序的大眾參與,才有助於推動民主復興及良好治理。

  清華公共管理學院鄭振清副教授主持此次講座,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蘇毓淞副教授、談火生副教授等就公眾參與、精英決策與治理質量的關係與瓦格納教授交流,並且討論了民主治理的歐洲經驗和東亞經驗兩者的異同。

  鄭振清教授在總結時特別指出,在東亞,特別是港台地區,社會大眾的直接民主訴求,也是全球反新自由主義霸權的一種自發反應,有時候甚至盲目的民粹式的反應。這種社會反應雖然有其政治經濟根源,但如果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往往只會損害民主制度和治理。因此,瓦格納教授的學術分析對我們今天思考東亞的政治社會脈動具有參考價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