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三大迷思 對兩岸關係傷害會很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00:08:04  


 
  展望後五二0

  近期台灣對於兩岸關係存在著三大迷思:未來兩岸關係差不過陳水扁時期?只怕未必!“九二”、“兩岸”的字眼就代表充分善意?當然不夠!“服貿”、“貨貿”台灣說要就可以拿到?更不可能!但在這些迷思充斥下,台灣島內充斥著盲目的樂觀情緒,對兩岸關係抱持著輕忽的態度,認為可以繞過,或就算置之不理也無所謂。這樣的情緒與態度很可能反映在5月20日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要從她的口裡聽到“九二共識”一詞的機會應該相當渺茫。

  台灣真的能繞開兩岸關係而別有天地嗎?地緣政治論述告訴我們:非常困難!大陸的體量太大,又距離台灣太近,大陸的一舉一動勢必牽動著台灣,這是客觀事實,而非任何人的主觀意願所能輕易改變。從近期台灣參加亞投行的爭議,以及肯尼亞遣返嫌犯的事件就可發現,兩岸關係是很難繞開的,與其消極不理,不如正面以對。為台灣考慮,最直接的出路就是積極經營兩岸關係,化危機為機遇,憑藉大陸的體量以及與台灣的特殊關係而發展,這是一條事半功倍的發展道路。

  蔡英文在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固然重要,但歷史並非到此終止,而是會繼續演進下去;就算她在5月20日沒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也不代表她在以後就一定不會改變態度。展望後五二○,有幾點想法值得一提:

  首先,未來蔡當局如能接受“九二共識”,將兩岸關係導回正途,這不僅符合台灣的根本利益,更是兩岸人民之福。在速度上應該寧快毋慢,拖延越久,對台灣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就越大,台灣遭逢的無謂損失就更多。

  其次,島內雖有部分群眾和團體堅決反對“九二共識”,但這不構成蔡當局拖延接受“九二共識”的理由。當初煽動“反中”情緒以收割政治利益時,就應考慮到克服民粹所需付上的政治成本。如何疏導和安撫特定群體的情緒,這是蔡當局責無旁貸的工作。

  最後,如果蔡當局終究沒有接受“九二共識”,而台灣也如預期般落入發展艱難的處境,除了蔡當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外,台灣人民也需瞭解,這是歷史的共業,需要全社會一起承擔。正是台灣人民用選票,讓蔡和民進黨取得執政地位。對於當初的政治選擇是繼續認命承擔,還是在未來用選票導正當初的錯誤,將進一步考驗台灣人民的政治智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