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 將進入深度博弈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8-21 00:13:32  


 
  未來大陸應會繼續按照“一中原則”處理台灣國際參與問題,強化“兩岸一中”的格局。例如,大陸將很難同意台灣繼續加入新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對於台灣已經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會按照這次台灣參加WHA的經驗強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格局。但是大陸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很可能採取一種“圍而不攻”的策略(大陸學者唐永紅語),不會去刻意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蔡英文的“去中國化”部署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的核心是“維持現狀”。但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與馬英九的維持現狀有本質的不同。一則是蔡英文所要維持的是“不統”的現狀,而不是“不統不獨”的現狀;二則是蔡英文主張台灣要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現狀,而不是靠大陸的讓步或善意,因此必須排除任何來自大陸的元素,這樣才能真正“維持現狀”。

  (1)繼續強化文化上的“去中國化”

  近年來,台灣的“去中國化”教育為民進黨培養了大批支持者。在文化教育領域,蔡英文當局將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政策。

  在蔡英文的就職儀式上,執政團隊設計的戶外舞台劇——“台灣之光”和“民主進行曲”完全是以敘述“四百年台灣史”為主線,同時可以抹去對中國的歷史記憶。蔡英文當局上台後,立即廢除“課綱微調”,回到陳水扁時期的“98課綱”,讓“去中國化”、“兩國論”取得文化教育的主導地位。蔡英文當局還將在2018年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進一步落實“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蔡英文當局還將加速落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這個轉型正義通常被理解為是對國民黨的最後清算。但蔡英文的最終目的是要終結台灣社會中留存的最後一點中國情結,也就是一部分深藍民眾的中國情結,並將其轉化為台灣情結。將來台灣青年一代對中國的感情更加淡薄。在他們看來,兩岸之間你是你,我是我,大陸再強大,也只是大陸自己的事,和台灣沒有關係。

  (2)經濟上的“去中國化”

  近年來,兩岸經貿聯繫日益密切,台灣60%的對外投資是去往大陸,近40%的出口是去往大陸,近20%的進口來自大陸,大陸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兩岸密切的經貿聯繫已經成為台灣“去中國化”的一個最大阻礙。蔡英文當局未來一個重要政策是要推動台灣經濟“去中國化”,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為此蔡英文提出一系列經濟政策主張,包括擴大內需、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等。其中最具有指標意義的就是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吸取了過去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南向政策的失敗教訓,不再單純鼓勵台商到東南亞設廠,而且鼓勵雙向合作交流,同時輔以社會、文教等領域的交流。蔡英文當局對於推行“新南向政策”信心滿滿,認為這次“新南向政策”是順應市場操作,東南亞國家也反應積極,而且當前東南亞和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蔡英文當局還專門成立了“新南向辦公室”,負責這個政策的執行和部門協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